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昆仑东段纳赤台矿床、大渡河流域偏岩子矿床两个造山型金矿为研究对象,在对两个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矿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两矿床地质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问题。纳赤台矿区位于东昆仑东段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中断裂带与昆南断裂带之间即东昆南复合拼贴带内。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一晚元古代的万保沟群,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灰岩及浅变质碎屑岩。该矿床的矿物组成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毒砂是主要的矿石矿物,其它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伊利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浸蚀结构、揉皱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可将该区矿石类型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原生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状矿石,含金的黄铁矿、毒砂均呈细粒浸染状分布,氧化矿石主要为黄褐色蚀变碎裂型,几乎不含金。矿区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纳赤台矿床矿床类型为造山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偏岩子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北缘,康定大断裂北西面的滑山向斜东翼。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泥盆系和上三叠—下侏罗统寒风垭组,此外在矿床南东侧还出露有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地层。矿体主要产于灯影组,其岩性主要为一套富藻白云岩。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复杂,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黝铜矿、方铅矿、砷硫锑铅矿、车轮矿等硫化物、硫盐矿物及孔雀石、铜蓝、褐铁矿、铅钒等次生氧化物,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氟镁石、石英、萤石、白云石、方解石等,最主要的矿石矿物为氟镁石,其次为黄铁矿、黝铜矿、砷硫锑铅矿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浸蚀结构、似斑状压碎结构、骸晶结构、包含结构;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多孔状、蜂窝状构造。矿区的矿体品位变化主要受矿石类型的制约,原生的矿石类型主要有氟镁石型、多金属硫化物(硫盐)一氟镁石一石英型矿石、黄铁矿-石英型及矿化围岩型。氧化矿石主要为褐铁矿型,合金量也较高。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以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偏岩子矿床矿床类型为造山型脆韧性剪切带金矿。通过观察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又可进一步分为四个成矿阶段:(Ⅰ)黄铁矿—石英阶段,(Ⅱ)金—氟镁石、萤石阶段,(Ⅲ)金—硫化物—硫盐矿物-石英阶段,(Ⅳ)黄铁矿—白云石—石英阶段。通过显微镜镜下观察、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测试分析、扫描电镜测试分析等研究测试手段,纳赤台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独立矿物。金矿物的类型为成色较高的自然金。矿石中金矿物普遍细小,数微米到十数微米不等,主要呈星点状孤立分布,粒度属于显微金。金矿物颗粒形态较为复杂,自形晶程度较差,多呈蠕虫状、树枝状、港湾状等不规则状。根据金矿物在载金矿物中的存在位置、存在方式及与载金矿物的关系,该区金矿物的嵌布状态有两种:包裹金和裂隙金。以存在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颗粒内部的包裹金为主。矿区的载金矿物有主要为毒砂,其次为含砷黄铁矿。偏岩子矿床中金也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载金矿物中,此外,Au-Ag固溶体、化合物金也是其赋存形式。该区金矿物除自然金外,还有含铬自然金、碲金矿。金的成色较高,金矿物类型为自然金和银金矿。矿石中金矿物颗粒粒度跨度较大,数微米到0.3毫米均有发现,粒度应归于明金、显微金。金矿物颗粒形态较复杂多样,主要由(椭)圆粒状、树枝状、脉状及其他不规则状。根据观察研究,该区矿石中金的嵌布状态可分为包裹金、裂隙金及晶隙金三种。偏岩子矿床作为典型的氟镁石型金矿,矿石中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为氟镁石,其次为黄铁矿、黝铜矿、砷硫锑铅矿等多金属硫化物和硫盐矿物,此外还有石英,及褐铁矿等氧化产物。纳赤台矿床与金相关的成矿阶段主要有两个,而偏岩子矿床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的叠加成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