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预备性群体,他们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同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现状,增强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这项研究共选取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418名(去除无效问卷后4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该校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表明:(1)从整体来看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自身认识上、专业认识上、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上基本达到较好认同水平;在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专业认识和职业培养得分最高,职业情感得分最低。(2)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在自身认识、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职业情感、职业培养、职业能力、职业准备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认识、职业认知、职业能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都要高于汉族学生;无论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趋势都是随年级的升高教师职业认同也在不断增强。(3)男生与女生在自身认识上,专业认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教师职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在专业认识、教师职业认同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自身认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4)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各年级的职业认同状况是随年级的升高,对自身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也有所增强,在专业认识上有起伏;在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随着年级的升高,职业认识、职业准备不断增强,职业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有起伏;在教师职业认同上,一、二、三年级与四、五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一、二、三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四、五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认为有耐心、尊重小学儿童是小学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其次是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亲和力。从学生个体内部和个体外部对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个体内部原因:非自愿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职业认同度较低;个人择业价值观及个人能力影响着教师职业认同度,不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和感觉自己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教师职业认同度较低。(2)个体外部原因:认为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教学不贴近小学教师生活的职业认同度较低;认为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的职业认同度较低;认为专业就业前景不好的职业认同度较低。(3)个人的性格和素质及目前所处的教育环境也是影响职业认同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从学生个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建议:(1)学生个人:正确认识自我,激活职业兴趣;深入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加强专业情感;自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积极应对就业竞争。(2)学校:加强各年级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3)教育主管部门:适时推行小学全科教师向幼儿园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