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催化转化型钴基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电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研发高容量低成本的电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提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过渡金属含氧酸盐由于容量可观、合成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近年来新型储锂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过渡金属的电化学催化作用下,此类材料中的无机组分发生可逆转化,提供超高的额外容量。但是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过渡金属电催化转化型材料的结构破坏和副反应发生等问题突出,循环性能出现明显波动现象。本文针对这一储锂性能不稳定的难题,一方面,合理调控过渡金属的电催化行为,限制无机锂化组分(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逐步转化,提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基于氢氧化锂组分在过渡金属电催化下的转化反应,设计同一化合物中容量补偿的方法,实现材料高效稳定的储锂性能。最后构筑具有核-壳结构的电催化转化型负极材料,利用过渡金属分区域的多重功能性,达到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化的目的。
  1.限域逐步的钴电化学催化转化过程提高Co2(OH)2CO3/RGO负极的储锂性能:含有单一无机组分的电催化转化型负极材料(过渡金属碳酸盐/氢氧化物)常表现出循环容量明显波动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利用一步水热法将一维Co2(OH)2CO3(CHC)纳米线原位锚定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表面,形成了表面独立的封闭区域,进一步限制电化学催化转化过程。循环电极的非原位XPS和TEM表征结果证实了CHC的额外容量来源于Li2CO3和LiOH的可逆转化反应,这两个反应在CHC转化后原位生成的Co金属电催化作用下逐步发生。在放电过程中Li2CO3和LiOH的转化先后发生在0.95V和0.01V,而在充电过程中Li2CO3和LiOH的转化顺序是相反的。这样的逐步电化学催化转化过程可以限制彼此的转化程度,缓解体积变化和避免严重的副反应发生。通过精准控制RGO表面上CHC的长度和宽度,逐步电化学催化转化的限制效应进一步增强。最优化的CHC/RGO杂化材料在0.1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保持了1100mA h g-1的高可逆容量,这一容量远远高于CHC基于常规转化反应的理论容量值(506mA h g-1)。在电流密度为1Ag-1和2Ag-1时,CHC/RGO杂化材料循环200圈后分别保持了755mA h g-1和506mA h g-1的高可逆容量。与典型的钻含氧酸盐基负极材料相比,CHC/RGO杂化材料呈现了极低的变异系数(9.4%)和高倍率循环稳定性。
  2.钴电化学催化的补偿效应增强CoGe02(OH)2/RGO负极的储锂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提高锗酸盐负极储锂性能的容量补偿方法,通过在同一化合物中引入电催化转化型羟基组分,有效补偿了GeO2组分的容量损失。经由温和的一步水热合成法,CoGeO2(OH)2(CGH)纳米盘与RGO片之间实现了原位化学结合,构筑了最大化的面对面接触界面和界面化学键。通过煅烧处理调控CGH的羟基基团(Co-OH)含量,使得LiOH电催化转化反应的容量贡献恰好补偿GeO2的容量衰减。不同电位下的循环电极表征结果证实了Co、GeO2和LiOH的逐步电化学反应,这些电化学反应的容量平衡保障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因此,CGH/RGO杂化材料在0.1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保持了1136mAhg-1的高充电容量。CGH/RGO杂化材料还在电流密度为1Ag-1的1000圈循环中表现出高循环稳定性,保留了560mAh g-1的充电容量。
  3.钴核壳分区的多功能性优化Co5Ge3@Co/RGO负极的储锂性能:电催化转化型组分的引入是一种提高锗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化学惰性组分的锂损耗,我们设计了具有核-壳空间排布结构的电催化型材料(Co5Ge3@Co),通过水热法和煅烧法成功将Co5Ge3@Co核-壳纳米粒子与RGO基体杂化。在煅烧过程中利用界面键合增强的柯肯达尔效应,调控了Co5Ge3@Co纳米粒子的Co外壳厚度。可调的空间排布的Co组分呈现出多重功能性,增强了Ge组分的电化学性能。外壳和内核的Co组分共同约束了内核Ge组分的体积膨胀和提高了杂化材料的电子导电性。更重要的是Co组分还参与了电化学反应,贡献了额外容量。内核的Co作为电催化剂,有利于GeO2到Ge到Li4.4Ge的可逆转化;外壳的Co和部分内核的Co涉及Co到Co2+到Co3+的氧化还原反应。上述电化学反应过程通过放电/充电产物的表征得以证实。基于Co组分的空间排布结构和多重功能性,Co5Ge3@Co/RGO杂化材料在0.1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可逆容量高达1106mA h g-1。在电流密度为0.5Ag-1和1Ag-1时,Co5Ge3@Co/RGO杂化材料循环500圈后分别保留了864mA h g-1和576mA h g-1的可逆容量。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我国现有的转包、互换、出租、入股和抵押5种主要的土地承包权流转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和适用条件。总的来说,出租适用于供给方议价能力较差的情况,转包适用于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互换则较适用于交易双方货币支付能力有限、原始承包地块分散的情况,入股适用于土地经营效率较高且遇到瓶颈的地区。抵押是土地承包权需求方融资的有效途径,抵押为杠杆经营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承包权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国防费用的稳步增长,促进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国防费用;规模;结构;管理  中图分类号:E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52-03    一、国防费用的内涵    在理论界,对国防费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在《国防经济学手册》中,国防费用是指
期刊
本论文在广泛文献调查工作基础之上,结合关铝股份有限公司75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简称GL75kA槽)的生产实践,深入地探讨了铝电解槽槽寿命问题,并以延长槽寿命和节能降耗为目的,在GL75kA槽上进行了常温固化TiB<,2>阴极涂层技术的试验性应用。 (1)对影响铝电解槽槽寿命的电解槽的设计、筑炉用材料、筑炉质量、焙烧质量和电解槽生产管理等五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延长GL75kA槽槽寿命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首次在GL75kA槽上进行了应用常温固化TiB<,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显著,急需研发高效绿色的能源存储与转化器件。混合超级电容器因兼具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的优点而被广泛研究。电极材料作为混合超级电容器的重要部分,其直接决定了电容器的性能。但到目前为止其设计仍然存在不足:主要是集流体的机械性能,比表面积以及导电性难以兼具;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时,导电性不理想,影响整个器件的电化学动力学;集流体和活性物质的不匹配导致器件的循环稳定性能不理想。所以本研究在设计制备良好机械性能的集流体的同时,赋予其超高的导电性和丰富的活性位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由于在人体运动检测,个人医疗保护和人工智能中的巨大应用场景,在近十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其中之一,柔性传感器是将外部刺激转换为可记录或可测量的电信号(电容,电流或/和电阻的变化)或者其他形式信号的设备。基于柔性基底复合材料基的传感器往往存在可拉伸性低,缺乏透明性,有毒等问题;离子凝胶基传感器在水溶液的环境中容易泄露;水凝胶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柔性可穿戴器件的候选者,具备很多优异的性能,但是亲水聚合物和水环境很容易滋生引发身体感染的细菌,这是限制其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水凝胶是生物相容性
生物成像技术结合了材料和生物学技术的优势,能获得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信息,具有高效、灵敏和无损的优点。其中,光学影像技术充分利用光的渗透性和可操作性,在农业和肿瘤医学领域发展迅速。随着生物学研究问题复杂与深入,传统造影剂已难以满足生物学日益增长的研究需求。一个理想的造影剂,既要提供高质量的成像,又要具有刺激-响应的特性,以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更进一步,此造影剂不仅能通过成像去“发现问题”,还起到治疗的作用,从而“解决问题”。作为新一代的造影剂,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中逐渐崭露头角。基于纳米粒子的强大的修饰性,可
摘要:“负债经营”就是企业以自有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本文分析了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和财务风险的表现,探讨了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合理运用负债经营手段,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对策。  关键词:小企业;负债经营;对策  作者简介:徐健蓉(1972-),女,江苏泰州人
期刊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担负着支持、承重、造血等功能,但由于创伤、肿瘤、感染和骨折所造成的骨缺损非常普遍,骨缺损治疗中,除了采取自体骨移植,更多的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来替代修复。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引导骨再生修复材料以羟基磷灰石为主,它是天然骨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但是羟基磷灰石降解慢,属于占位性修复,植入后会长期存留在新生骨中,且诱导骨再生速率较慢,所以关于可降解生物活性陶瓷骨修复材料研究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本论文以可吸收硅酸钙活性陶瓷为研究对象,从前驱体溶胶-凝胶设计出发,应用高温烧结技术,制备了多种可植入体内引导骨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品种,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卡脖子”关键战略材料。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含量占35vol.%以上)决定了材料的成型工艺性、层间力学性能、耐热等级与服役性能。随着国产碳纤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其专用树脂基体存在的性能不匹配、碳纤维强度发挥弱、耐热等级低以及品种不成系列等日益突显,由于专用材料的国际禁运,必须立足自主研发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本课题主要针对树脂基体改性和碳纤维改性两个方面来探索改善二者间匹配性与界面结合性的作用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一
摘要:盈余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有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之分,因为内部治理机制是基础,外部治理机制只有通过内部治理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内部治理机制中股权结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盈余质量;股权结构;控股股东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1-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