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负债经营”就是企业以自有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本文分析了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和财务风险的表现,探讨了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合理运用负债经营手段,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对策。
关键词:小企业;负债经营;对策
作者简介:徐健蓉(1972-),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68-03
一、小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
(一)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在任何形态的国家经济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国家小企业被称为“沉默的巨人”,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大企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日显突出。在我国,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经营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等等。多数小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迅速崛起之时,却停了下来,不断地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步曲。据相关报道,目前全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02岁,其中,约有70%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在剩余的企业中,又有70%的企业在第二个5年内倒闭。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财务风险而言,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负债的融资风险。小企业起步时资金大多较少,投入固定资产后,流动资金往往是向亲朋好友借款、民间借贷或向金融机构贷款,形成事实上的高负债经营,一旦因市场变化或经营不良,企业极易形成对负债的本息难以偿还的风险。
2、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小企业由于资金量少,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固定资产。一般来说,小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不高,可变现的能力不强,因刚进入市场易形成较多的应收账款,如果销售不畅或虽然销售状况良好但货款回收不力,依然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畅或中断,造成还款困难。
3、财务成果的不确定风险。企业的经营目标,无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的硬道理。但是,企业通过实现利润完成原始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而不少企业最初的财务成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真正实现,只有扩大再生产,并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才能提高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部分企业在这一过程未完成之前就已经倒下了。
4、资信度不高的风险。有些企业因为规模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提供给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资料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同时,由于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不强,少数企业信用观念差,还款意愿不强,甚至恶意逃废债,导致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资信整体评价级别不高,融资意愿不强,
使小企业关键时刻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企业主的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意识是小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经营理念主要体现为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态度,大部分企业领导者都倾向于高负债、快发展的管理方式,在内外部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它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一旦内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形成高风险。
2、举债规模过大或负债结构不合理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的债务比例过高、举债规模过大易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本息费用负担,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压力,导致小企业处于频繁的债务借还困境中。负债结构不合理给企业造成资金上的困难,大多用短期借款来满足长期的资金需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
3、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不足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动态原因。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以维持正常经营和偿还到期的债务及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或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支付需求,甚至出现资金中断,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4、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财务人员回笼资金的速度有待加强。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运营的根本,如果资金的回笼政策不够完善,就容易形成呆账,从而减弱了资产的流动性,使企业周转不灵活,加强了企业的风险。
5、市场材料的价格波动大。如今原材料市场资源严重短缺,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小企业在已经签定的合同产品尚未发出,原料成本又在很短时间上涨,这样就使得企业的收益过低,甚至亏本。
6、财务决策失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最直接原因。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低于企业的成本,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业绩不明显,甚至出现亏损,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直接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
三、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明确小企业经营的原则
1、风险和收益相称原则。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比例关系的,即高收益面临着高风险,反之亦然。小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应权衡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财务杠杆的利弊,合理确定融资的数量、方式及债务比例等。
2、保持筹资结构弹性的原则。小企业在融资时,应坚持弹性原则,在融资数量上应使实际融资量低于可融资量,若负债过高,再次融资时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并增加企业破产的财务风险;在面对利率上升的趋势时,可采用较当前利率较高的固定长期负债方式或是浮动利率的短期负债方式融资,尽量降低小企业的利息费用负担。
(二)小企业防范风险的对策
1、尽量改善信息非均衡的现状,使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得到充分、及时和真实的信息。从内部环境来看,小企业应努力改善对外公布的信息质量,因为信息质量对决策的影响很大,虚假的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以往的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导致决策失误。从外部环境来看,信息审核机构与披露机构应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认真分析财务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小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出多种应变措施;同时,要适时调整政策和改进管理方法,以提高小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遵循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经常发生决策的失误,导致财务风险。为了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小企业应尽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切忌主观臆断和决策者的独自武断。
4、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应从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注意做好事前分析、事中检查、事后核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确定合理的长、短期负债期限。当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一定时,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就成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合理确定长、短期负债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以西安交大开元集团为例:2003年初,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银行也开始收缩贷款规模,西安交大开元集团的资金链突然断裂。对于西安大学城的投资,该集团采取了自己投资建设、建成后自己租赁管理的模式,这种投资需要十多年才能收回,而银行贷款却都是一年期的短期贷款,这种短期贷款进行长线投资的决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受到冲击。银行不再续贷,债主盈门,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6、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是指维持企业日常经营运转所必须的资金,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货币资金回笼。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7、抵御利率变动的筹资风险。应及时、认真地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并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负债规模,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或由高向低过渡时,应尽量少举债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对于不得不筹集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相反,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举债较为有利,而当利率由低向高过渡时,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可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环境选择适当的负债比率,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尽量贴近最佳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徐盛华.企业经营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5,(05).
[2] 李桂云、袁青.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经济,2005,(05).
[3] 乔瑞宏.试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5).
[4] 周列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2007,(09).
关键词:小企业;负债经营;对策
作者简介:徐健蓉(1972-),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68-03
一、小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
(一)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在任何形态的国家经济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国家小企业被称为“沉默的巨人”,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大企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日显突出。在我国,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经营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等等。多数小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迅速崛起之时,却停了下来,不断地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步曲。据相关报道,目前全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02岁,其中,约有70%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在剩余的企业中,又有70%的企业在第二个5年内倒闭。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财务风险而言,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负债的融资风险。小企业起步时资金大多较少,投入固定资产后,流动资金往往是向亲朋好友借款、民间借贷或向金融机构贷款,形成事实上的高负债经营,一旦因市场变化或经营不良,企业极易形成对负债的本息难以偿还的风险。
2、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小企业由于资金量少,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固定资产。一般来说,小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不高,可变现的能力不强,因刚进入市场易形成较多的应收账款,如果销售不畅或虽然销售状况良好但货款回收不力,依然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畅或中断,造成还款困难。
3、财务成果的不确定风险。企业的经营目标,无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的硬道理。但是,企业通过实现利润完成原始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而不少企业最初的财务成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真正实现,只有扩大再生产,并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才能提高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部分企业在这一过程未完成之前就已经倒下了。
4、资信度不高的风险。有些企业因为规模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提供给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资料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同时,由于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不强,少数企业信用观念差,还款意愿不强,甚至恶意逃废债,导致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资信整体评价级别不高,融资意愿不强,
使小企业关键时刻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企业主的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意识是小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经营理念主要体现为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态度,大部分企业领导者都倾向于高负债、快发展的管理方式,在内外部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它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一旦内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形成高风险。
2、举债规模过大或负债结构不合理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的债务比例过高、举债规模过大易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本息费用负担,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压力,导致小企业处于频繁的债务借还困境中。负债结构不合理给企业造成资金上的困难,大多用短期借款来满足长期的资金需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
3、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不足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动态原因。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以维持正常经营和偿还到期的债务及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或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支付需求,甚至出现资金中断,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4、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财务人员回笼资金的速度有待加强。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运营的根本,如果资金的回笼政策不够完善,就容易形成呆账,从而减弱了资产的流动性,使企业周转不灵活,加强了企业的风险。
5、市场材料的价格波动大。如今原材料市场资源严重短缺,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小企业在已经签定的合同产品尚未发出,原料成本又在很短时间上涨,这样就使得企业的收益过低,甚至亏本。
6、财务决策失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最直接原因。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低于企业的成本,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业绩不明显,甚至出现亏损,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直接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
三、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明确小企业经营的原则
1、风险和收益相称原则。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比例关系的,即高收益面临着高风险,反之亦然。小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应权衡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财务杠杆的利弊,合理确定融资的数量、方式及债务比例等。
2、保持筹资结构弹性的原则。小企业在融资时,应坚持弹性原则,在融资数量上应使实际融资量低于可融资量,若负债过高,再次融资时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并增加企业破产的财务风险;在面对利率上升的趋势时,可采用较当前利率较高的固定长期负债方式或是浮动利率的短期负债方式融资,尽量降低小企业的利息费用负担。
(二)小企业防范风险的对策
1、尽量改善信息非均衡的现状,使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得到充分、及时和真实的信息。从内部环境来看,小企业应努力改善对外公布的信息质量,因为信息质量对决策的影响很大,虚假的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以往的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导致决策失误。从外部环境来看,信息审核机构与披露机构应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认真分析财务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小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出多种应变措施;同时,要适时调整政策和改进管理方法,以提高小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遵循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经常发生决策的失误,导致财务风险。为了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小企业应尽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切忌主观臆断和决策者的独自武断。
4、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应从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注意做好事前分析、事中检查、事后核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确定合理的长、短期负债期限。当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一定时,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就成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合理确定长、短期负债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以西安交大开元集团为例:2003年初,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银行也开始收缩贷款规模,西安交大开元集团的资金链突然断裂。对于西安大学城的投资,该集团采取了自己投资建设、建成后自己租赁管理的模式,这种投资需要十多年才能收回,而银行贷款却都是一年期的短期贷款,这种短期贷款进行长线投资的决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受到冲击。银行不再续贷,债主盈门,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6、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是指维持企业日常经营运转所必须的资金,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货币资金回笼。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7、抵御利率变动的筹资风险。应及时、认真地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并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负债规模,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或由高向低过渡时,应尽量少举债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对于不得不筹集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相反,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举债较为有利,而当利率由低向高过渡时,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可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环境选择适当的负债比率,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尽量贴近最佳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徐盛华.企业经营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5,(05).
[2] 李桂云、袁青.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经济,2005,(05).
[3] 乔瑞宏.试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5).
[4] 周列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