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与营销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研究——一个差异化战略的分析视角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逐步由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经济,企业间的竞争进入功能、品牌、质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差异竞争时代,企业从传统的依靠资源投入的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是适应外部竞争、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差异化战略具体包括创新差异化与市场差异化战略,其经济学意义为制造稀缺,使企业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力量,提升创新能力与市场管理能力,占据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在战略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优越绩效的战略目标(芮明杰,2006)。   本文以差异化战略理论为基础,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非上市的高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企业研发投入、营销投入与企业绩效乏间的滞后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从实证方面研究了研发与营销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长期持续效应,研发收益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周期方能显现,即具有一定的滞后周期;营销投入则可在当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当期营销费用对企业后续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其次,研发投入的滞后期约为2年,滞后期短于国外平均水平。国内企业从事研发活动表现出更强的趋利性,过度关注短期效益,忽视长期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高技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与国外企业相比,处长期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劣势局面。   最后,行业属性、所有制类型、规模因素的分析。不同行业间的要素禀赋、技术先进度、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不同,导致滞后效应呈现出内生化的行业差异。国有控股比例、规模属性在R&D与营销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同样具有影响作用。   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加强政策引导与企业研发激励,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开发的联动性以及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研发投入主体,以塑造我国高技术企业在一体化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与优越绩效。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都逐渐开始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思考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世界旅游大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绿色消费”、“绿色品牌”等观念和行为受到了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以资源节
长期以来,银行市场拓展人员综合激励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所有银行,迫使它们不断探索。本文的研究对象K银行,作为新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市场部是K银行的重要部门,在该银行绝大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啤酒产业也随之逐渐进入调整转型阶段,啤酒市场的利润空间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啤酒企业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将会直接影响
随着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电力工程逐步向大容量、高电压的方向发展,电力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与其它工程项目一样,电力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勘测资料作为基础,这给勘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当不可或缺的经济成分。而中小企业实施物流业务外包能够带来诸如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资产周转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高
刚上映不久的国产影片《让子弹飞》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它高达5000万的广告投入也倍受关注,这与一般中国商业电影营销主要依靠公关的做法有很大不同。本文着重分析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国家的责任,理所应当的由国家来投资、建设和经营。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具有前期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率低等特征,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