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逐步由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经济,企业间的竞争进入功能、品牌、质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差异竞争时代,企业从传统的依靠资源投入的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是适应外部竞争、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差异化战略具体包括创新差异化与市场差异化战略,其经济学意义为制造稀缺,使企业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力量,提升创新能力与市场管理能力,占据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在战略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优越绩效的战略目标(芮明杰,2006)。
本文以差异化战略理论为基础,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非上市的高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企业研发投入、营销投入与企业绩效乏间的滞后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从实证方面研究了研发与营销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长期持续效应,研发收益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周期方能显现,即具有一定的滞后周期;营销投入则可在当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当期营销费用对企业后续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其次,研发投入的滞后期约为2年,滞后期短于国外平均水平。国内企业从事研发活动表现出更强的趋利性,过度关注短期效益,忽视长期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高技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与国外企业相比,处长期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劣势局面。
最后,行业属性、所有制类型、规模因素的分析。不同行业间的要素禀赋、技术先进度、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不同,导致滞后效应呈现出内生化的行业差异。国有控股比例、规模属性在R&D与营销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同样具有影响作用。
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加强政策引导与企业研发激励,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开发的联动性以及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研发投入主体,以塑造我国高技术企业在一体化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与优越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