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简称TNHH)在白细胞抑制因子(NIF)和水蛭肽(Hirulog)中间加入了一段交联肽,能与血凝块中纤维蛋白结合的导向性,实现了降低NIF和Hirulog片段的风险性,增加有效性的目的,能有效抑制白细胞活化、迁移、粘附功能,抑制凝血酶活性、血细胞与纤维蛋白结合。本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具有多重功效,能有效促进脑组织损伤修复和保护,改善局部抗凝微循环和血流再灌注,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脑水肿,促进脑血肿的吸收。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临床新靶点。方法:取健康人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G)分别与TNHH进行体外结合实验,具体采用免疫印迹鉴别实验及分别结合HPLC分析,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分析,D-二聚体转化实验中的D-二聚体含量测定分析判定。在上述实验判定靶点基础上,利用CADD(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可能的新靶点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G)进行分子对接(DOCK),采用PSIPRED2.4,Sybyl8.0和Discovery Studio2.5软件进行靶点验证结果。结果: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TNHH)分别与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G)进行免疫印迹鉴别实验,兔抗TNHH多抗与TNHH+FIB和TNHH+AT-III实验组的免疫印迹结果呈阴性,而与TNHH+PLG实验组的免疫印迹结果呈阳性。鼠抗纤维蛋白原(FIB)单抗,鼠抗凝血酶III(AT-III)单抗分别与TNHH+FIB和TNHH+AT-III实验组的免疫印迹结果呈阴性,而鼠抗维蛋白溶酶原(PLG)单抗和TNHH+PLG的免疫印迹结果呈阳性。这说明TNHH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FIB)或抗凝血酶III(AT-III),而TNHH中含有维蛋白溶酶原(PLG),表示TNHH与FIB或AT-III无结合,而与PLG有结合。将纤维蛋白原(FIB)与TNHH进行体外结合实验的HPLC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对照TNHH的保留时间为16.335min,峰面积为33578168.000;阳性对照TNHH+兔抗TNHH多抗中TNHH的保留时间为16.095min,峰面积为13985716.804;实验组TNHH的保留时间为15.655min,峰面积为34964292.010;这表明标准对照中的TNHH和实验组中的TNHH峰面积并没有太大差异,表明FIB与TNHH无结合。将抗凝血酶III(AT-III)与TNHH进行体外结合实验的AT-III:A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对照AT-III的活性为104.7%,阳性对照AT-III的活性为48%,实验组AT-III的活性为109.3%,这表明标准对照AT-III和实验组AT-III的活性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抗AT-III与TNHH无结合,不能抑制抗凝血酶III的活性。将纤维蛋白溶酶原(PLG)与TNHH进行体外结合实验的D-二聚体转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对照有D-二聚体生成,并且含量为0.246mg/L。实验组有D-二聚体生成,并且含量为0.068mg/L。这说明纤维蛋白溶酶原(PLG)与TNHH有结合,产生纤维蛋白溶酶,纤维蛋白溶酶催化纤维蛋白降解生成D-二聚体。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的PSIPRED,Sybyl8.0和Discovery Studio2.5软件分析,纤维蛋白溶酶原(PLG)C端的第153位Arg至175位的Tyr为一段保守序列RNPDNDPQGPWCYTTDPEKRYDY与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TNHH)的C端的第133位Lys至140位的Tyr为一段保守序列KEGEGVLY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存在相互作用,而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III(AT-III)均没有功能核心区域与TNHH之间有相互作用。结论:通过免疫印迹鉴别实验,HPLC实验,AT-III:A活性实验和D-二聚体转化实验分析,以及结合PSIPRED,Sybyl8.0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靶点验证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TNHH临床新靶点为纤维蛋白溶酶原(P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