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合和意合是篇章语言学和英汉对比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一般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本论文结合文化、语言和翻译三方面,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 本文共分五章。前言部分首先阐明了写作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接着解释了形合和意合的定义。最后谈及了对比语言学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 第一章简述了一些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之后,着重从深层的文化角度解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必然性。英汉语言外在形态上的异同,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渊源和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思维是分析性的,注重逻辑推理,语句中各成分具有表现语法、逻辑关系的显著外在特征。相反,汉民族的哲学思维是综合的,注重模糊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主要通过语境和意义来表明逻辑关系。 第二章主要分析英语重形合在语言各个层面上的表现。在句内层面上,主要表现在英语句子的主谓机制、介词和填补词的使用。英语句子里的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句子的核心,控制句子各个成分;介词是语言组成的重要韧带之一,介词词组在英语中做状语,定语和表语时,汉语常常不用介词或者用动词来表达同样的意义;填补词的使用使英语句子结构更完整,在汉语中则不用。在句间层面,主要表现在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使用。英语中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具有不可或缺性,而在相同情况下,汉语则往往不用连词;英语中还有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等形式连接手段,而汉语中却无此类连接手段。在超句层面,即篇章层面,英语的衔接重形合,汉语的衔接重意合。主要表现在语篇连接词和省略的使用上:英语连接词用的较多,呈显性衔接,而汉语语句靠语意连接,连接词用的较少,呈隐性衔接;在省略使用上,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而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 第三章探讨了汉语重意合的一些表现。汉语不受形态的约束,句子结构上可分为主题和话题,结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汉语中语序也是重要的组句手段,汉语中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自然语序是汉语意合得以实现的条件。汉语中的流水句是汉语意合的集中体现。汉语的意合还体现在紧缩句、四字格、排比和对照等句式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具有相对性,语言的历时变化,文体和个人风格都可能影响形合意合的使用。英语也有意合的表现。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对英汉互译的意义并举例说明了具体的翻译技巧,其中重点阐明了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的策略。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上述章节的论述,最终得出结论:尽管存在相对性,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性特征之一。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英汉互译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