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村土地征收是实现城镇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在落实土地征收政策时,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沟通渠道堵塞、信息高度不对称等。此外,我国农村土地征收中政府拥有单方决定权,被征地农民处于弱势,忽视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确保土地征收政策顺利进行执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以政策执行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为指导,针对土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征收是实现城镇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在落实土地征收政策时,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沟通渠道堵塞、信息高度不对称等。此外,我国农村土地征收中政府拥有单方决定权,被征地农民处于弱势,忽视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确保土地征收政策顺利进行执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以政策执行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为指导,针对土地征收过程当中的执行主体、参与主体、参与途径及参与形式展开探索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执行阶段的角度,以农村土地征收政策的6个执行阶段为目标层,以参与内容、参与深度、农户主导度以及沟通满意度准则层,筛选了59项指标为指标层,构建了农村土地征收中农户参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回收率98%,最终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94.3%,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当前农村土地征收政策执行中公众参与程度。结果表明,当前乌鲁木齐市农村土地征收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公众参与程度有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整个农地征收执行过程当中公众参与度较低。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农地征收政策执行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目标群体对征收合法性存疑、土地征收利益分配显失公平、目标群体对政策权威认可度有限,配合度较低、政策宣传告知力度不够。究其原因是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土地征收不公开透明、目标群体适应性不足、政策执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最后,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基础上,从以下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征地制度;二是推进公众参与制度;三是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四是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其他文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面积占全疆土地面积的34.4%。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疆范围内风雪、地震及高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之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农牧业的不断发展,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地沙漠化、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等现象,对全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奇台县是新疆的重点农牧业发展大县,2019年被评选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奇台县为例,从系统观出发对农牧户生计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保障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随着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对本就稀缺的耕地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的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我国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的必经之路。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土地稀缺性理论、土地供需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采用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识别
红山公园作为乌鲁木齐市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公园,以其优美独特的自然山体式园林景观、丰富浓郁的古典人文内涵在新疆旅游业中脱颖而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驱动,已进入旅游公共品供给产业链疾速升级转型期。多元新颖的游览方式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纳入旅游地发展的重要物质衡量指标,面对大众日新月异的品质化、结构性旅游诉求,如何助推提升以红山公园为例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产业链升级转型迫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学者研究与实际城市建设过程的重要问题。社会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将居民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建设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我国当前发展宜居城市的要求。乌鲁木齐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人文特色,宜居城市的建设符合本市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的期望。 本文阐明了乌鲁木齐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意义,明确
在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会议上,国家决定开放“全面二孩”生育政策,2016年起正式实施。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职业女性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女性就业保障完善水平会对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有较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效果。女性就业保障政策不仅关系到女性相关就业权益和经济收入水平,更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女性生育和职业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处理好女性生育期阶段会遇到的就业困境,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上升时期,耕地作为紧缺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日趋明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土地流转市场出现、新型农业模式崛起、二三产业繁荣,致使农民不再扮演单一的角色,开始从专职走向兼业,角色多元化,农户分化由此产生。农户的分化使其耕地利用效率产生差异,究竟是专业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高?还是兼业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较高?值得研讨。因而,亟需通过“农户分化-投入、产出-耕地效率
近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各个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在政府推动下,各地政府采取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实施定居牧民政策是作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定居牧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定居牧民生计问题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牧民定居
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实际效果正在逐步减弱,对农户生产生活产生的外部冲击逐渐凸显,农户的生活方式和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转入户来说,农业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加;对失去部分或全部耕地资源的转出户,面临着生活成本增加、生计转型的困难。而生计脆弱性能够综合分析农户的生计状况和生存能力,是研究流转农户生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需要考虑农地流转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过程中的中介和调节变量,为完善农地流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和社会治理的根基单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需要城乡社区的高度配合,居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城乡社区的统筹协调,城乡基层和谐稳定需要城乡社区的积极维护。于当下时期的社区整治与管理而言,若是照抄照搬原来的工作模式而不考虑现实情形,就无法紧跟当下城市的快速发展,甚至不能够达到社区居民的基本期望。因此,必须进行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社区建设、必须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改善社区机制。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是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公租房建设得到了乌鲁木齐市政府高度重视,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已经建成的公租房超过880万平方米,惠及人口达到21万人,一大批公租房已建成并正在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城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