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公租房社区治理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是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公租房建设得到了乌鲁木齐市政府高度重视,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已经建成的公租房超过880万平方米,惠及人口达到21万人,一大批公租房已建成并正在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城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随着公租房的大规模建成,住房保障后期管理问题进入集中显现期。研究如何改善公租房社区治理水平、提高居民居住幸福度,对于维护新疆政治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天山康居苑、阳光雅润苑、水韵康居苑三个典型公租房社区为调查区域,主要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从社区治理多元主体角度出发,对社区治理各参与主体进行访谈调研,并对社区治理的直观感受者社区居民开展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乌鲁木齐市房产局、公租房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公租房物业公司负责人及部分公租房社区居民。累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8份。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公租房社区已形成纵向涉及从市政府到区、管委会、街道再到社区,横向涉及乌鲁木齐市保障住房和房产管理局、物业公司两个部门的治理结构。近年来公租房建设得到了政府应有的重视,公租房房屋质量及保障居民生活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乌鲁木齐市公租房社区治理还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发展还不成熟。从治理结构及参与治理主体来看,公租房社区党组织建设尚待完善;公租房社区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主体合力不足;公租房社区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后期治理资金缺乏。从公租房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公租房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9.667%),公租房政策及住房条件满意度(9.379%),社区生活便利性满意度(8.062%),社区教育资源满意度(7.942%),社区医疗条件满意度(7.809%),五个方面满意度较低,反映出公租房社区周边资源配置水平偏低。
  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技术支撑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模式,本文提出相应改善乌鲁木齐市公租房社区治理的对策:一是完善乌鲁木齐市公租房社区党组织建设;二是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格局;三是完善公租房监督处罚机制,拓展公租房社区资金来源渠道;四是提升社区科教卫生等资源配置水平。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的产业结构与消费形态,其紧密结合了农业生产、加工、以及独具乡村特色的一系列服务产业,这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现如今的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一个热门的增收方式,但是它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也会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在本身具有良好自然资源前提下,更加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以合理的治理体制机制为支撑,充
学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面积占全疆土地面积的34.4%。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疆范围内风雪、地震及高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之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农牧业的不断发展,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地沙漠化、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等现象,对全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奇台县是新疆的重点农牧业发展大县,2019年被评选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奇台县为例,从系统观出发对农牧户生计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保障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随着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对本就稀缺的耕地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的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我国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的必经之路。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土地稀缺性理论、土地供需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采用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识别
学位
红山公园作为乌鲁木齐市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公园,以其优美独特的自然山体式园林景观、丰富浓郁的古典人文内涵在新疆旅游业中脱颖而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驱动,已进入旅游公共品供给产业链疾速升级转型期。多元新颖的游览方式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纳入旅游地发展的重要物质衡量指标,面对大众日新月异的品质化、结构性旅游诉求,如何助推提升以红山公园为例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产业链升级转型迫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学者研究与实际城市建设过程的重要问题。社会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将居民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建设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我国当前发展宜居城市的要求。乌鲁木齐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人文特色,宜居城市的建设符合本市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的期望。  本文阐明了乌鲁木齐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意义,明确
学位
在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会议上,国家决定开放“全面二孩”生育政策,2016年起正式实施。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职业女性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女性就业保障完善水平会对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有较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效果。女性就业保障政策不仅关系到女性相关就业权益和经济收入水平,更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女性生育和职业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处理好女性生育期阶段会遇到的就业困境,
学位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上升时期,耕地作为紧缺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日趋明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土地流转市场出现、新型农业模式崛起、二三产业繁荣,致使农民不再扮演单一的角色,开始从专职走向兼业,角色多元化,农户分化由此产生。农户的分化使其耕地利用效率产生差异,究竟是专业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高?还是兼业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较高?值得研讨。因而,亟需通过“农户分化-投入、产出-耕地效率
近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各个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在政府推动下,各地政府采取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实施定居牧民政策是作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定居牧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定居牧民生计问题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牧民定居
学位
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实际效果正在逐步减弱,对农户生产生活产生的外部冲击逐渐凸显,农户的生活方式和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转入户来说,农业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加;对失去部分或全部耕地资源的转出户,面临着生活成本增加、生计转型的困难。而生计脆弱性能够综合分析农户的生计状况和生存能力,是研究流转农户生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需要考虑农地流转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过程中的中介和调节变量,为完善农地流
学位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和社会治理的根基单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需要城乡社区的高度配合,居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城乡社区的统筹协调,城乡基层和谐稳定需要城乡社区的积极维护。于当下时期的社区整治与管理而言,若是照抄照搬原来的工作模式而不考虑现实情形,就无法紧跟当下城市的快速发展,甚至不能够达到社区居民的基本期望。因此,必须进行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社区建设、必须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改善社区机制。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