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决策概念的应用是广泛的,几乎牵涉从个人生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决策理论的产生与完善调动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随着工业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决策的概念与理论体系相对于管理学、决策论所关注的经典体系已发生深刻的拓展:1)决策环境由传统的静态确定环境向动态不确定环境变化;2)决策集已不再局限在数集,更多地体现为函数集与抽象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策概念的应用是广泛的,几乎牵涉从个人生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决策理论的产生与完善调动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随着工业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决策的概念与理论体系相对于管理学、决策论所关注的经典体系已发生深刻的拓展:1)决策环境由传统的静态确定环境向动态不确定环境变化;2)决策集已不再局限在数集,更多地体现为函数集与抽象集。显然,需要进一步在交叉学科的视阈下拓展和完善决策科学的方法论。同时,当1)决策问题规模庞大,使得单一决策单元不能在实时性的要求下完成决策任务,或当2)决策环境或决策任务本身具有典型分布性特点时,为了达到决策目的或提高决策效率,需要考虑分布式决策问题。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布式构架下决策技术的使用日趋频繁,其理论与实践技术日渐成熟。然而,由于各学科背景的不同,现存文献对于分布式决策概念及其技术的理解多种多样、不尽相同,没有对分布式决策技术形成广泛而统一的描述,也没有对分布式决策技术的内涵做完备的归结。此外,也没有将其它典型分布式决策应用场景纳入其中,使得分布式决策的概念与理论不尽完善。为了拓展决策科学的方法论,本文从交叉学科的角度、从概念级入手:(1)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下考察管理、决策与控制的异同,提出“从本质上讲,管理、决策与控制是等价的”这一观点;给出了决策的分析定义:例如决策的概念、决策的收敛性、决策的实时性、决策的稳定性;针对具有明晰系统动力学的时序相关决策系统,提出泛函决策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同时,为了说明基于控制论的决策理论的工程实用性,本文基于微分方程终值问题及其求解算法,提出了基于弹道逆推的航空火力控制方法;(2)明确阐述了具有动态不确定性的决策环境的基本含义;讨论了动态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分析问题,指出动态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问题应当分为四类:1)以多阶段随机决策为代表的经典随机决策理论;2)已知系统部分解析动力学的动态不确定决策问题;3)已知系统统计动力学的动态不确定决策问题;4)未知系统动力学的动态不确定决策问题。同时,针对各类问题的特点,建立了问题求解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案。此外,本文也阐述了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决策制定的基本思路;(3)界定了分布式决策的五种内涵,即:1)基于分布式传感系统的决策模型构建;2)基于分布式构架的并行求解系统;3)基于分布式构架的多模型融合系统;4)基于分布式构架的流水线协作系统;5)基于分布式构架的自组织系统。同时,提出分布式Maxmin算法、矩阵消元法、快速矩阵消元法、分布式Benders算法、分布式强化学习算法、狼群算法等技术用于分析、建模和求解上述五类分布式决策问题;(4)给出了不同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分布式决策问题的几种典型工程实例。具体地:1)以并行计算为构架,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下使用分布式强化学习算法提高了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效率;2)以分布式传感为构架,提出了基于滚动方差估计与IIR滤波的多机协同时差无源定位技术;3)以分布式自组织系统为构架,设计了用于集群系统协同围攻目标的狼群算法;(5)为了验证分布式决策系统相关算法的有效性、提高分布式决策系统的开发效率,以以太网交换机技术为蓝本,设计了分布式仿真系统的一种实体化构架,并且给出了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定义、模块间的信息流/控制流流动方案(即系统运行方案)、以及用于模块间信息交互的基于描述性信息流的通信协议。简言之,本文核心工作在于从方法论的层面阐明和完善决策、分布式决策的技术内涵与系统设计,填补文献空白、拓展科学体系。为此,本文所有工程或技术实例仅是为了示例性说明某类决策问题的基本特征与求解思路,因而全文不针对某一特定的工程问题做技术上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扩展,也即本文在内容上学科领域跨度广、章节内部概念相对集中、章节之间理论相对分散。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与老师将会采用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市场上现有的移动学习平台多为APP,使用繁琐且用户粘性不好。少有的几个教育类微信小程序也缺少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针对性设计,而计算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现有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特殊性,导致学习成效甚微。针对当前移动学习存在着APP使用繁琐和微信现有教育类小程序与计算机课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呈现复兴趋势,各地开展民间信仰活动,信仰空间或被重建,或被改造,成为民众表达信仰诉求的重要场所。信仰空间是重要的村落空间组成部分,同一个信仰空间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呈现出复杂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民间信仰的态度有所转变,对信仰空间的重构就是对地域精神和文化的认同,体现出各个时期地方民众的文化选择。本论文从一个信仰空间所经历的合法化过程为切入点,采用“场域”的
声子晶体是一种具有人工周期结构的复合材料。近年来随着压电、压磁等功能材料在声子晶体结构中的引入,声子晶体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如谐振器、滤波器、传感器和微流体操控等领域均可利用声子晶体的独特物理特性实现性能提升。然而随着技术发展,器件的频率逐渐提高(达到几个GHz),压电压磁声子晶体的结构也越发复杂,多层和带有气隙的层状结构逐渐受到学者的青睐,在此,我们着重考虑,当压电、压磁声子晶体结构中存
圆柱体是生产和生活非常普遍的结构。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圆柱三维振动的研究,在一些近似方法研究中有人采用了切比雪夫多项式级数作为允许函数来研究圆形和环形平板、实心圆柱和空心圆柱的三维振动。结果显示了切比雪夫多项式在数值计算方面的稳定性,特别适合于高阶模态的计算。但是目前在圆柱体上开槽的研究却不多见。在圆柱体上开凹槽会改变边界条件,使它很难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但我们仍将使用切比雪夫多项式级数和瑞利-里兹
孔隙尺度下非牛顿流体模拟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生物医学中动脉瘤诊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由于非牛顿流体通常具有更复杂的本构方程,其粘度与剪切速率或速度梯度有关,传统计算方法难以有效处理这一问题。格子Boltzmann(LB)方法,作为一种具有动理学背景的介观数值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非牛顿流体流动研究。它易于处理复杂边界、计算效率高、易于并行化,在模拟复杂流体流动时展现了极大优势。本文利
目前楔横轧轴类件成形技术主要是将坯料加热至完全再结晶温度以上,在整个轴类件成形过程中,加热能耗占总能耗的90%以上。因此降低温度轧制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的目标,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满足节约型社会需求。由于楔横轧轴类件成形过程复杂,轧制温度直接关系着轧件塑性状况和微观组织演变,若直接降低轧制温度,会导致轧件出现各种成形质量缺陷,甚至会损坏模具和轧机设备。本文开展楔横轧轴类件温轧成形技术理论研究
近年来,无参数聚类算法是无监督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无参数聚类算法的主要优点是在对给定数据集进行训练之前,不需要研究人员事先指定参数(例如,簇数目和初始簇中心)。在实际应用中,簇数目和初始簇中心往往是未知的,不恰当的事先指定反而会导致令人不满意的聚类结果,尤其是对于含有较多簇的复杂数据集。尽管存在一些专有的方法能对簇数目和初始簇中心进行优化,但是这些方法要么得出的聚类结果不稳定,要么计算复杂度高
强子共振态的性质是强子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传统的夸克模型框架下,强子包括介子和重子,然而在QCD框架下,还允许存在四夸克态,五夸克态,分子态,混杂态,胶球等色单态。虽然实验上发现的的大多数强子可以用传统的介子和重子来描述,但是还要很多强子共振态无法用传统的夸克模型来解释。特别是对于质量最低的轻标量介子和质量较低的重子激发态。近年来国际上的大科学装置也积累了许多有关轻标量介子和低质量重子激发态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