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实现住宅产业化,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理念,以加快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等优点,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剪力墙结构因为其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层结构中。而随着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建筑逐渐会被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是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即增加结构的刚度使其在小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另一方面使得结构的适当部位在大震作用下进入塑性变形,依靠结构的延性消耗基础传来的地震动能,保证结构不发生倒塌。然而由于地震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实际的地震烈度可能远大于规范要求的设防烈度,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确保结构“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隔震是在强震作用下减小结构发生破坏的最具潜能的技术之一。基础隔震以其良好的减震效果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震区的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维修中。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采用适当的基础隔震措施,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也可以避免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引起的上述各种问题。尤其对于高烈度区,隔震建筑除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外,还有明显的经济性能。因此本文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针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态和受力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针对隔震支座竖向变形引起的隔震层转动对上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一栋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PKPM与ETABS软件建立弹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8度设防烈度下的基础隔震设计分析,该隔震结构设计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隔震试验子结构提供设计依据。(2)通过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分别探究了传统现浇抗震双肢剪力墙结构CSW-1;采用套筒连接的装配式双肢剪力墙抗震结构PCSW-1;采用套筒连接的装配式双肢剪力墙隔震结构PCSW-2这3个试件不同的裂缝开展规律、塑性发展次序、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钢筋应变以及隔震支座变形特性等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套筒浆锚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隔震结构中其隔震层变形占总水平变形中主要比例,隔震支座为主要耗能构件,从而达到减轻上部结构破坏损伤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上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接缝处出现滑移破坏,具有优越的耗能能力。为今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隔震结构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依据。(3)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结构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轴压比、不同高宽比及不同隔震支座拉压刚度比值情况下,隔震支座竖向变形(隔震层转动)对上部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减小轴压比、增大高宽比以及减小隔震支座的拉压刚度比将会增大上部结构的刚体转动程度,导致其上部结构刚体转动位移占总水平位移的比例增大,隔震上部结构抗侧刚度明显低于相同条件抗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