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株登革病毒是否可以作为减毒疫苗候选株,要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首先明确病毒的一些体外特征如空斑的特性,温度敏感性等,然后进行小动物实验来初步确定其毒力与免疫性,如结果良好,则可做猴体试验,继续观察其毒力和免疫性,如结果良好,则可确定为一株可用的减毒疫苗候选株。而要知道此株减毒疫苗候选株是否可以作为疫苗最终还得依靠临床试验来确定。 本研究中,用从云南省西双版纳蚊体分离的Ban18原株及在原代地鼠肾细胞传代减毒的Ban18-30株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的研究。 使用小鼠腹水制备的抗DEN-4特异性抗体与两株病毒进行中和实验,结果两株病毒均可被其特异性中和,中和指数大于或等于1000,证明两株病毒确为DEN-4。应用RT-PCR方法扩增两株的结构蛋白C、prM、E基因和非结构蛋白NS1基因以及5′、3′UTR部分基因并测序,以全长E基因与其它国内外的DEN-4型毒株比较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证实两株病毒确为DEN-4。 对两株病毒进行空斑滴定,结果两株病毒在Vero细胞中滴度为4.25×106PFU/ml,病毒产量高,Ban18-30株空斑较Ban18原株稍小。随后的乳鼠毒力实验得知Ban18-30株较Ban18原株的logLD50值至少低1.7,同时脑内攻击幼鼠,结果Ban18-30株对幼鼠完全不致病而原株的logLD50值为4.3。初步说明Ban18-30株是减毒的。腹腔免疫接种小鼠后用原株进行脑内攻击,结果两株的免疫原性都很好,能够抵抗大于1000LD50致死剂量的攻击,也说明Ban18-30株在减毒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很高的免疫原性,这对减毒活疫苗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对两株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表明E155氨基酸位点和3′UTR的219位核苷酸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了Ban18-30株的毒力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