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英语写作偏误分析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比以往显得更为迫切。对于我国各学段学习者而言,英语学习不再是以输入为重,更需要注重英语输出能力,尤其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形成了挑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也做出新要求,然而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生英语写作却存在“偏误百出,无从成文”的问题,阻碍着英语写作教学的进一步顺利开展,而师生为解决此难题已颇费周折,但收效甚微,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英语写作偏误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归因,最终提出改进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生英语写作偏误的教学策略。本研究确定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X县Y校为样本学校,并收集了330份Y校在2020年9月份全市大联考中的有效英语写作文稿,然后使用图片文字识别软件(ORC)将这些手写稿转换成文本格式(TXT),再运用英文智能纠改工具(Grammarly)从这些文本中提取出了25860个偏误,最后通过研究者和Y校英语骨干教师们二次人工校对和鉴定之后,最终得到21348个有效偏误。结合James的偏误分类研究标准,研究者将鉴定出来的偏误分为4大类:形式技术偏误、词法运用偏误、句法结构偏误以及语篇体裁偏误。通过运用统计软件(SPSS20.1)对这些偏误进行整体量化统计,本研究发现:Y校高中生英语写作偏误出现程度依次是句法结构偏误(21.9%)>词法运用偏误(18.2%)>语篇体裁偏误(14.8%)>形式技术偏误(10.8%)。然后,对这4大类偏误进行了文本实例分析发现:句法结构的具体偏误特征依次为时态偏误、形体偏误、语态偏误;词法运用的具体偏误特征为名词偏误、代词偏误、冠词偏误、动词偏误、副词偏误、形容词偏误、介词偏误、连接词偏误、数词偏误;语篇体裁的具体偏误特征依次为中式英语、语用偏误、主题偏误、体裁偏误;形式技术的具体偏误特征依次为拼写偏误、标点偏误、书面不整。最后,研究者再次使用SPSS20.1对这些偏误的具体特征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发现:句法的时态偏误(62.23%)>形体偏误(32.8%)>语态偏误(4.8%);词法的动词偏误(24.1%)>介词偏误(14.7%)>连接词偏误(11.9%)>代词偏误(11.5%)>副词偏误(10.9%)>冠词偏误(8.9%)>形容词偏误(7.8%)>名词偏误(7.1%)>数词偏误(3.1%);语篇的中式英语偏误(83.9%)>语用失误(11.3%)>主题偏误(2.8%)>体裁偏误(1.8%);形式的拼写偏误(61.8%)>标点偏误(32.0%)>书面不整(6.0%)。同时,本研究也结合589份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基础上的实例分析以及对Y校的英语教师、学生和有英语教学的教育管理者的访谈作为补充,发现导致这些偏误的因素是以下3方面:(1)语言层面的因素包括语际迁移、语内迁移以及汉英思维差异。(2)农村普通高中生个体因素,包括学生的主观因素如写作情感焦虑、对待偏误出现的处理态度消极、纠改偏误的过程以及行为习惯被动;学生的客观因素如缺乏科学的偏误纠改方法以及周围学习环境的误导。(3)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层面的因素,包括教师主观因素如对待学生英语写作评改态度懈怠、教师缺乏主动进修英语写作偏误教学改进的精神;教师客观因素如英语专业素养欠缺、写作指导与偏误纠改的频率低。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改进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生英语写作偏误的两种策略:(1)以“情境—创设”策略改进英语写作的语际和语内的偏误,包括创设自主质疑试错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英语写作偏误;构建逻辑合作探知情境,帮助学生深化认识英语写作偏误;生成英语写作实践情境,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语用技能。(2)以“比较—切换”策略改进英汉符号和思维差异导致的偏误,包括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和思维特征;比较两种语言本身的文字符号差异;切换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文化模式。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地提出了“学校要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学校要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1)”。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积极挖掘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古美誉“八宝川”的连城镇位于永登县城西南,连城镇是闻名遐
徐则臣作为“70后”作家,其小说以“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叙事”模式作为叙事结构,探讨了“70后”这代人的矛盾心理和历史命运。回不去的故乡,扎不下根的城市,这种现象使得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出走,离开,追寻心安之所,从而形成了徐则臣小说的核心主题“到世界去”。世界究竟在哪?在徐则臣的小说中,这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化和明晰的指向:花街也是到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也是世界的核心要义。研究徐则臣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全球各领域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应提高,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领域的变革也在持续推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生物学教学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生物学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所秉持的理性思维与思路方法,并最终能习得终身学习的素养。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发
教学策略是课堂教书育人的艺术,制定、选择及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或任务,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PBL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分析和解决PBL问题并生成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本研究首先对PBL理论和教学策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了解研究的现状,研习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通过观察生物学课堂、访谈
本文以保价条款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案例发现并分析法院在审判中对于保价条款适用时的问题与争议,结合我国快递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建议。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快递服务合同中保价条款的典型案例,从案例中发现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以此引出快递服务合同保价条款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与讨论。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快递服务合同和保价条款基础理论。首先交代了快递服务合同的性质,其是格
本文以“面向我的学生教学”为焦点,把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叙事研究相结合,通过梳理和分析初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路径、影响因素等内容对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一个探讨和分析。本文大量运用了教育叙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初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成长包括专业知识的成长、教学方法技能的成长,以及教学信念和教育理想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得出以下结论: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成长过
现代学徒制是在国家支持与保障下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双师(教师、师傅)共同指导为支撑、专业课程为桥梁、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实习过程中的“师徒关系”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师生关系。专业课是职教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树立行业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的师生关系是
在新石器时代,泰山便被周边先民视为祭祀崇拜的对象,此后随着统治者及民间的不断推崇,泰山上逐渐衍生出人格化的泰山神。从秦始皇开始泰山神被历代多位帝王加封,职司与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在唐大中年间传至日本,在近代又随着华人的大规模外迁而传至东南亚。北宋时泰山神有了王宫般的居所——岱庙,并成为最重要的泰山神信仰场所之一。明清时期帝王、朝廷重臣及地方官仍频繁前来祭祀,并多次修葺庙宇,少数士人也来谒庙,这些
小学阶段是儿童词汇知识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提供语境帮助儿童学习词汇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儿童在脱离语境时重复学习词汇和对词汇进行提取练习也被证明是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且提取练习的效果优于重复学习。但是,随着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建议小学生在丰富语境下学习词汇,丰富语境下采用何种学习策略更有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丰富语境下两种学习策略对词汇记忆效应的
近年来,我国中考命题和中考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以素养为导向和以能力为重。教育部印发的初中考试命题意见指出考试命题要注重考查创新意识、思维过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试题考查的学科能力和SOLO层次的测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如何从二者融合的视角分析中考化学试题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基于“3×3”能力框架和SOLO分类理论,建构SOLO和学科能力相融合的试题难度分析模型以及中考化学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