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健康传播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t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从网络健康传播受众的视角,对中国互联网发展10余年来的网络健康传播进行基础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健康传播的概念定义和学理渊源、网络健康传播相关文献计量统计和内容分析、网络健康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的创建、网络健康传播的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众、影响)的阐释、对受众群体的特征和行为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等等。  本课题是对中国互联网媒体发展以来作为健康信息的传播平台的主要发展过程和特征,以及网民对互联网上医药健康信息的需求、认知和行为特征的系统探讨。探讨互联网时代随着健康信息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健康文化的变迁,由此涉及的主要相关各方(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健康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相关广告主、医生、患者、网民、社会公众等)对互联网认知、介入、态度和行为调整过程,探讨互联网对人类健康文化方式的深远影响。其中,重点研究互联网健康信息使用者——即网络健康媒体受众及人口统计学亚群体(年龄、性别、学历、收入等)、特殊亚群体(老人、残疾、妇女、农村村民、医药健康行业从业者等)的行为、心理和文化特征,探讨互联网介入对他们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身心健康的信息传播需求、健康文化的达成方式等带来的种种变化,如对他们生活与健康的深度影响,以及对他们生存方式的深度影响。  本课题主要采用传播学常用的内容分析法中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视角、解释研究的视角进行研究,在某些部分也用到文化批判的视角。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不同学科涉及到研究课题的相关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的二次数据处理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整合。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在复杂性理论框架下多种理论的统合应用,其中主要有创新扩散理论、使用与满足学说、自我效能理论、知沟理论等。对网络健康媒体在公众的认知和采纳过程方面的描述主要适用创新扩散理论;描述网民对网络健康媒体的信息需求主要用使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阐释;网络健康信息对网络健康传播受众态度、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或改变使用自我效能理论;复杂性理论则为考察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提供了一种综合和较为全面的视角,来对网络健康传播和网络健康传播信息使用者的特征和行为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性分析,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前瞻性的设想。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单一理论点构建研究体系的思路,采用相关传播学、信息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理论,针对研究对象构建多维整合的研究范式,认为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和透彻地对海量研究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描述,寻找到数据和研究背后可能存在的一定的规律性和研究结论,以及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把握。  从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健康传播中网络媒体日益重要的角色定位、网络健康媒体使用者日益壮大的发展趋势。网络健康传播不但是人们健康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重要途径,而且参与人们健康价值观的构成。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所改善,正在形成医患关系的新格局。从政府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角度,网络健康传播正在成为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体系中的越来越重要的构成部分。本研究综合各种统计数据和研究材料分析了网络健康传播受众群体的构成、行为模式,并且从理论上进行了阐释。  研究认为,中国网络健康传播主要受众群体构成为中高收入者、大专以上的学历、城市居民为主。中国网络健康传播受众群体与整个网民群体比较,具有平均年龄较大、平均收入较多、平均学历较高等特征。女性网民中网络健康传播受众比例高于男性。网民年龄越大,则访问网络健康信息的比例增加。经常接触网络健康信息群体对待健康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强化对自我健康的控制能力、作出更为科学和经济实惠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理解并且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资源,如医疗保健产品、信息或者服务。同时可以为不便上网的家人或亲友搜索有用的健康信息。低收入、低学历、边远地区农村、老人等亚群体较少得到网络健康传播的惠顾,他们是现阶段中国的“信息穷人”,是数字鸿沟及知沟存在的客观证据。对妇女、老年、残障人士、农村村民等亚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搞清楚这些亚群体的网络生存可能和网络生存状态,帮助他们分享互联网的健康盛宴,改变他们的健康生活状态具有比一般群体更为重要的意义。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加剧了“知沟”现象。为了克服数字鸿沟的障碍,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健康网络媒体经营者、网络健康信息的发布者等应该在确保网络健康信息科学真实可信的同时,尽可能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使用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  医药健康行业专业人士亚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网络医学专业信息的受益者,又对满足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对互联网健康传播的健康发展负有责任,是互联网健康信息传播信息源的主体之一。  研究认为,互联网改变了网民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与决定每个人存在的质量和数量(疾病、寿命)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上,网络媒体有着任何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巨大能量。健康问题的高度社会化又高度个人化,而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社会化和高度个人化的特色,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使得网络媒体在健康传播领域独树一帜,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者的健康行为和心理影响深远。  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让越来越多的入成为“电子病人”。电子病人即网络健康传播受众群体的增长使医患关系面临新的格局,传统上医生的绝对话语权力正在被网络健康信息武装起来的电子病人所弱化。医生和病人双方都要适应这种变化。互联网的应用在医患之间、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都应该是一个新的互惠的信息传播平台。  互联网改变了既往的健康信息和人际交往方式,已经开始构建蔚为壮观网上健康文化。各种疾病的病友们不论天南海北,“同病相怜”的共同感受和交流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健康频道、专业健康网站、论坛、帖吧、BBS上寻求相关的知识、请教专家、搜索信息,并且自发组成群体,相互交流和鼓励,开始形成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本研究对网络健康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网络健康文化也是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网络文化的一些共性,也有其个性。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网络健康传播的优势与缺陷、问题与对策。网络健康传播巨大的优势是其迅速发展的动力,而网上不规范的信息则暗藏着风险。网络健康传播受众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和信息能力,辨别网上健康信息的真伪优劣。  本研究试图说明:1、通过对网络健康传播受众的分析来探索网络健康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可能途径;2、通过对互联网交互式传播的认知探讨提高网络健康传播的策略,促进网络健康产业经济的正常发展;3、完善网络管理政策和加强科学性使网络健康信息文本得以优化和恰当的控制;4、弱化数字鸿沟,发展亚群体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对提高健康生存状态的必要性;5、探讨网络健康传播的发展对构建新型健康文化的意义。  本研究是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对中国网络健康传播受众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和文化现象的一次比较深入的分析,这种研究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和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政府、健康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网络广告主、网络健康传播受众社会各方都有一定的等参考作用和实用价值。其中尤其对网络广告主在多方面具有启发作用。通过本研究,他们可以思考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信息平台去找到市场拓展的方向和方法。
其他文献
多数批评家认为索尔·贝娄的作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他本人也被一些批评家冠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作家的头衔。然而,通过对索尔·贝娄文学生涯中比较
车子平稳地行进在去往宜章的路上,连日的奔波让我感觉到丝丝的倦意,恍惚听到“边塞之城”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
2008年初秋,萧中庭机缘巧合地结识了观赏石,从此爱上了观赏石。以其长期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独到审美眼光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萧中庭短短几年就收藏了各类观赏石数百方。2012年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让学生敞开他们的心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先对生物实验课的分类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以“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奥秘”这个实验为线索,对中学生物实验课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学生物实验课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探究
傅山的戏曲创作很少,流传下来的仅有三部:《骄其妻妾》、《八仙庆寿》和《红罗镜》。本文通过对《红罗镜》创作时间、流传情况、故事情节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傅山本人经历,生活
相对于《春秋》缺少内部因果联系的记事方式,《左传》叙事更强化因果关系,使人看到人物的性格、行动、命运以及事件的完整性。因果序列也使史实内在地统一起来,显示了其中所蕴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高考命题,一般都有它的原形,探究和寻找考题的命题背景,有利于理解命题人的意图,这对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十分有益的.综观2006年全国以及各省市自主命制的共1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