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正字法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字學興盛於唐,并贯穿於整個唐代曆史。唐代的正字活勤有著顯著的成效,在漢字规范進程中具有曆史性意義。研究唐代正字法就能夠了解唐代是如何進行文字规范工作的,這些都值得后人去學習和借鑒。本文首先對唐之前三次重要的正字活動做了簡单的阐述,通過了解原因和措施進而總结出不同時期的正字法,指出它们對唐代正字活動的影響。接著文章主要對唐代正字法進行细致的研究,分别從原因、内容、成果、影響四個方面進行探讨,在這部分主要以唐代重要的正字字書《干禄字書》、《五經文字》、《新加九經字樣》爲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他们不同的成書背景、流傅經過、體例和正字觀,得出唐代正字活動的主要成果是规范字樣、限制異體、確定正字和肯定漢字的發展。但是因爲不同的正字目的,也就必然存在著不同的正字標准和正字觀。《干禄字書》以有無憑據、流通時間和使用場合作爲評判標准把異體字分正、通、俗三體,《五經文字》和《新加九經字樣》以古籍作爲評判標准把異體字分正、(?)。不同的正字標准分别爲當時的社會用字和經籍用字提供了標准,爲唐代的文字使用提供了规范。同時我们認爲雖然標准不同,但是并没有好壞優劣之分,在處理漢字時采用了變通的正字法,這種弹性的方法爲唐時的文字的规范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英国外交官禧在明(Walter C. Hillier)编写的初级汉语教材《华英文义津逮》(<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How to Learn it>)。文章从禧在明的汉语观、禧在明的汉
一个人有没有尽心竭力,自己很清楚,别人也能看明白。怎么去看?就看面对困难时,是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就看攻克困难时,是夙兴夜寐还是敷衍了事;就看眼前的困难,是越积越多、越积越厚
报纸
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难题,如何有效的进行副词教学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主要是探讨小句中枢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副词教学的关系,试图通过小句中枢语法理论
作业表现模式对作业治疗实践意义重大,它具有时代、地区文化特点,在我国,需要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作业表现模式,以指导我国作业治疗实践的开展。
当今,各学科的独立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的空前繁荣,同时也给信息共享带来了一些阻碍。因为背景与基础的差异,学科间本质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认识。这些知识层
本文主要研究语言中句法限制被消解现象的两个方面:句法层面上许多原本不可接受或不自足的语法结构,因为加入一些主观性的成分,句子的可接受度大大增强;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一
社会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养老保险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设立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而在西藏自治区,随
在社会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安全阀”“减震器”,但与此同时也受到来自内部、外部的风险影响。如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稳定性提高,产生的风险会降低,而随着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1 患儿,女,4 d余,因皮肤进行性黄染3 d,反应差伴面色发绀半天入院.患儿系足月儿,无窒息抢救史,生后1 d余出现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在产科住院时建议转新
现代汉语述宾三字组是指汉语中三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以1+2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其内部结构关系为述宾,而外部整体功能却不一定就是动词性的,这完全取决于整合度的高低。近2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