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数轮群组密钥协商协议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组密钥协商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安全群组通信的密码学原语。此类协议允许一组用户在不可靠信道中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共享的一次性会话密钥,并利用该密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障群组通信数据的安全。所有用户在执行协议的过程中必须同时保持在线。通信轮数是用于量化此类协议用户在线时长的重要指标,即用户执行密钥协商算法所需的交互次数。常数轮群组密钥协商协议是一类通信轮数固定(与群组成员数量无关)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由于此类协议可以在确保系统安全性的同时显著降低用户的在线协同时间,因此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常数轮群组密钥协商协议及其应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首先,本文对常数轮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对已有方案的形式化定义、安全模型和设计目标进行归纳、对已有的评估标准进行整理、对经典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进行深入剖析。2.其次,本文对支持动态群组操作的常数轮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构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结合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与无证书公钥密码系统,本文提出了一个支持动态群组操作的常数轮群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的安全性证明。随后,本文利用仿真实验对该协议的通信开销和计算开销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相关成果相比,该协议具有更高的效率。根据已有的评估标准,该协议达到了所有的安全需求。3.最后,本文对适用于车载自组织网络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构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应用场景进行分析,阐述了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目标。利用二次剩余密码体制与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系统,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效且可证明安全的常数轮群组匿名密钥协商协议,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的安全性证明。随后,本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相关成果相比,该协议实现了所有的设计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先进制造业加工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个行业对机械设备的动态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机械结合面作为机械结构中一种固有的结构,其动态特性对整机的动态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理念的倡导下,我国很多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电力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全球电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笔者旨在介绍XPXN输电线工程。XPXN输电线工程是由
各种工程实际结构的破坏形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磨损、腐蚀和断裂。通常来说,断裂的发生多具突发性。对于大型工程结构,一旦发生断裂,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如何经济
随着四旋翼无人机(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Quadrotor UAV)技术的发展,UAV可以替代人们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并已成为一些特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由于其
并联机构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应用中展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但是有关并联机构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对并联机构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运动学方面,对机构进行实时控制过程中仅仅有运动学的内容远远不够,还需要考虑机构工作时受到的外力对机构的影响,所以对机构进行动力学研究很重要。本文以2UPR-RPU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动态性能方面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2UPR-RPU并联机构进行自由度
当下,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足球爱好者更加注重足球青训,我国更是将足球产业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先进的足球青训理念也在逐渐普及。绵阳市政府相应国家号召,加大对
日冕物质抛射(CMEs)是太阳系中最大尺度的爆发现象之一,它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环境有着巨大的威胁。然而,如果想准确预报日冕物质抛射可能引起的空间天气,我们需要理解
相变液滴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包膜微气泡超声造影剂输运能力较差以及存活时间较短的缺点,其可以通过施加激光和超声等外部能量来激活,汽化之后的相变液滴具有与超声造影剂等效的
红花,辛散温通,散瘀而消癥止痛、活血而通畅经脉,活血力强、善治瘀血诸证。红花最主要的有效活性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红花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是非常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之一,苯丙烷类合成代谢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催化的反应为起始反应。PAL基因是红花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目前,关于植物苯PAL基因的克隆及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利用红花悬浮细
随着电动汽车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入,不确定性已成为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配电网中常见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考虑不确定性影响有助于提高网架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然而,现有研究很少考虑评价系统风险水平的数学指标,从而不能很好地量化系统风险,控制风险。另外,现有研究也很少考虑多种不确定性共存的情况,或者将多种不确定性处理成单一不确定性,但往往单一不确定性无法准确表征不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