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分析SLE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型百分比的变化并与将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进行对比,评估与疾病活动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3、C4的相关性;2、分析SLE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其与外周淋巴细胞、ESR、C3、C4变化的相关性,评估对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占78.9%,男性占21.1%,所有患者的平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SLE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型百分比的变化并与将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进行对比,评估与疾病活动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3、C4的相关性;2、分析SLE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其与外周淋巴细胞、ESR、C3、C4变化的相关性,评估对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占78.9%,男性占21.1%,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9±14.36岁,同时统计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标ESR、C3、C4;同时选16名平均年龄为33.62±12.44岁的志愿者,其中包含了68.8%女性和31.3%的男性。其中19名患者与美国所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完全符合,这些患者全部都是在2019年1月到3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招募的志愿者选做HC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百分比变化主要由流式细胞技术完成;16s r R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中各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比较SLE患者与HC组各淋巴细胞亚型百分比及属水平上肠道菌群变化的差异;分析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与差异菌群丰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二者与疾病活动度指标ESR、C3、C4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运用SPSS2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SLE组与HC组的年龄构成、性别无差异,且不具统计学意义。2.相比较于HC组,SLE组:2.1.1 Treg细胞显著减少(P=0.001),Tfh细胞减少(P=0.018),Na?ve CD4+T(CD4+CD45RA+)细胞减少(P=0.004);2.1.2 Th17细胞增加(P=0.02),γδT(CD3+TCRγδ+)细胞增加(P=0.018);2.1.3在属的水平上,发现SLE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有11种菌群与HC组有差异,SLE患者的粪便中Bacteroides增加;2.1.4 Ruminococcus2、Roseburia、Clostridium_XI、Gemmiger、Megamonas、Allisonella、Acidaminococcus、Unclassified_Desulfovibrionaceae、Unclassified_Fusobacteriaceae、Unclassified_Erysipelotrichaceae减少。3.相关性分析3.1 SLE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与属水平上有差异的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在SLE的所有患者当中Treg细胞的百分数和Ruminococcus2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470,P=0.042),其中Th17细胞百分数和Megamonas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583,P=0.009);γδT细胞百分数和Megamonas百分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639,P=0.003)同时和Streptococcus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629,P=0.004);Tfh细胞百分比与Bacteroides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475,P=0.04);Th1细胞百分比与Bifidobacterium水平具有负相关性(r=-0.615,P=0.005)。3.2 SLE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百分比的变化与血沉(ESR)、补体C3、C4的相关性Treg细胞水平与ESR明显具有负相关性(r=-0.495,P=0.031),但与补体C3、C4无明显相关性;余细胞与ESR、补体C3、C4均无明显相关性。3.3 SLE组患者属水平上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血沉(ESR)、补体C3、C4的相关性Unclassified_Ruminococcaceae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指标C4滴度水平呈负相关性(r=-0.494,P=0.032),但与ESR、C3无明显相关性;余菌群与ESR、补体C3、C4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SLE患者体内多种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粪便中肠道菌群水平有差异,且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肠道菌群及疾病活动度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与肠道菌群变化可能会打破SLE患者免疫平衡状态,进而影响疾病的活动程度,乃至对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2-IR)的相关性,并探讨TyG指数、HOMA2-IR分别与T2DM合并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T2DM住院患者104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特征、炎症指标、血脂、自身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D4+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7例,收集SLE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临床特征(皮疹、关节炎、浆膜炎等)、实验室指标(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多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生、炎性细胞的浸润、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滑膜的增厚以及进展性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近年来研究发现,Pin1(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NIMA-interacting 1)可以参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过程,它可以活化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发性关节炎和关节破坏为特征。细胞因子介导的通路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核心之一,在病变关节处,T细胞和其他与该病相关的联合浸润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细胞分化、炎症、免疫病理和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IL-2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既可以激活传统T细胞促进免疫反应,又可以促进Treg细胞增殖控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耐受。然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选择从建库至2020年7月间发表的采用ARB与CCB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RCT)。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及健康组血清HIF-1α、VEGF、TGF-β1表达水平,观察HIF-1α、VEGF、TGF-β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管因素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住院或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30例作为哮喘发作组,同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缓解期患者15例作为哮喘缓解组、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与心血管结局,并探讨其可能的炎症机制,为临床2型糖尿病治疗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Emba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来比较不同剂量的belimumab治疗活动性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三个医学文献数据库(截止2020年12月)中比较四种治疗方法(belimumab 1mg/kg IV+SOC,belimumab 10mg/kg IV+SOC,belimumab 200mg/周SC+SOC,安慰剂+SOC)治疗活动性
目的:评价腕关节镜下经关节囊修复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Palmer IB型浅层损伤的预后及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住的接受经关节囊修复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Palmer IB型浅层损伤的28例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通过比较术前术后腕关节屈伸、旋转、握力(对比正常一侧)、视觉模拟评分(VAS)、腕部残疾(DASH)评分、腕关节MAYO评分以及PRW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理基础为持续滑膜炎症,进而软骨损伤和骨侵蚀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0.36%,是高度致残性疾病[1]。RA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ACPAs)等自身抗体被用作类风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