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与青年群体垃圾分类意愿关系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快速变化,严重的垃圾污染以及处理不当等成为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中面临的重要严峻问题,与此同时媒介技术的快速更迭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促使人们认识到其同样能够在环境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当下,如何将社交媒体这一新媒介形态扩展运用到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发挥其提高环境意识水平、引导形成垃圾分类行为的作用至关重要。另外,目前鲜有研究着眼于社交媒体在促成垃圾分类中的影响效应,也鲜有研究将研究对象主体定位在青年群体,因此本论文将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本论文从社交媒体对环境风险的扩大效应的视角出发,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这一理论为基础,将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青年群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以深入系统地了解社交媒体与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制,揭示其中的影响因素。在文献阅读和梳理的基础上,本论文首先探讨社交媒体使用感知与垃圾分类意愿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入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知识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与垃圾分类意愿的内部影响机制模型并分析其中介效应。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向青年群体收集研究样本,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感知对青年群体的垃圾分类意愿起着正向促进作用;环境风险感知在社交媒体使用感知与垃圾分类意愿发挥着中介效应,即社交媒体使用感知首先对环境风险感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对垃圾分类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知识在社交媒体使用感知与垃圾分类意愿发挥着中介效应,即社交媒体使用感知首先对环境知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对垃圾分类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知识在社交媒体使用感知与垃圾分类意愿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为提升青年群体的垃圾分类意愿、促进垃圾分类行为,发挥社交媒体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的作用,本论文提出了加大社交媒体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科普力度、做好风险传播管理等现实建议。
其他文献
《书记晒文旅》自2019年3月25日在重庆广电全媒体平台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美学视野下城市品牌提升与传播的经典创意,因为它既符合美学的基础样态,又具备传播的价值,同时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城市形象宣传片《书记晒文旅》的表现形式是区县书记“讲故事”,因此本文基于叙事学有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书记晒文旅》中的40个视频样本展开分析,重点从叙事故事和叙事话语两个层面探究《书记晒文旅
学位
近年来,全球化不断深化,“汉语热”也在不断升温。截至2021年,已经有76个国家将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将汉语纳入到本国高考中的并不多见。2019年俄罗斯正式将汉语纳入高考,俄罗斯高考汉语试题作为新兴的事物,鲜有人对它进行研究。目前,相关文章仅有两篇硕士论文,且这两篇文章均将2020年的俄罗斯高考汉语试题与HSK试题进行对比研究,缺乏对试题历时的比较以及对试题本身的特点及优缺点的探究。本文
学位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疾病治疗与康复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议题。健康传播,自诞生之日起,便意图探寻人类的交往互动、沟通交际如何影响疾病的治愈、康复进程。本研究将研究视角放置于癌症患者的在线社会支持获取议题之上,分析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当前环境中,癌症患者自罹癌之后,寻求在线社会支持获取的原因、获取在线社会支持的主要传播实践活动以及获取在线社会支持过程中出现的正向效果与负面
学位
2019年,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爆火成为了当代大众传媒领域突出的文化现象。李子柒以其独具中国特色的田园牧歌叙事得到了国内外网友的追捧,并引发了国内主流媒体的盛赞。社会舆论开始称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为“李子柒现象”。“李子柒现象”的丰富性恰恰在于其独特的乡土叙事所表达的当前社会对于乡村空间的凸显与遮蔽,其中涉及到当代特别的情感结构和文化机制。为此,回答李子柒的乡土形象“何以建构”“建构了什么”以及“为什
学位
伴随网络技术的完善与推进,虚拟偶像社群得以建立并发展。作为曾经以“圈地自萌”为标志的亚文化社群,虚拟偶像社群具有自身的圈层结构与传播实践,形成社会现象,引起不少媒体及大众的关注。面对虚拟偶像社群的圈层化传播实践众说纷纭,结合社会背景考察,本文认为虚拟偶像社群的圈层化传播实践并非一时偶然,而是与社会架构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折射了社群成员在客观社会存在中的认知变动与行为选择,以及当前亚文化群体中
学位
近年来,北大包丽案、杭州杀妻案、南京失联女子被害案等极端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事件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在媒体的公开叙事中,这一议题从私人领地走入与更多个体相关的公共空间。经由媒体叙事建构起的同情话语,个体与事件中他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种想象的、情感的、道德的乃至行动上的关系。作为各类情感生机勃勃的起因,同情(Sympathy)是个体
学位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加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迅速发展的技术催生了随之而来的纠纷,使得民商事主体诉诸法院要求解决相关知识产权争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知识产权案件诉讼中,效率、公平同技术事实的查明息息相关。要准确地判断与认定涉案的理工科学技术事实,在法官大多为文科教育背景的现实情况之下,仅靠法官自身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既不专业,也不现实。已有的专家陪审、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专家咨询等技术事
学位
2020年6月,爱奇艺迷雾剧场播出的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凭借插曲小白船、“爬山”梗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悬疑网剧的剧场化播出模式随之进入观众视野,同年9月再度出现口碑流量双丰收的悬疑佳作《沉默的真相》。由此,悬疑网剧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收获大众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目前,关于悬疑网剧的研究较少且停留在宏观层面,大多是传播策略和成功原因的研究,鲜有突出受众地位的文本研究且尚未出
学位
当下公众日益关注健康,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关注互联网环境中健康信息的传播问题有助于了解公众的健康信息偏好,解决他们在搜寻方面的困难,发现新的信息传播规律。正面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而负面健康信息对公众的影响较少研究。与患病相关的信息突出了疾病的危害,能够唤起公众的健康意识,刺激公众的健康信息需求。因此,本研究以患病信息为切入点探讨影响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具体因素,构建了基于刺激-
学位
智能主播作为新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正逐步改变主持传播结构。从“只闻其声”到“人声同步”,并努力向“闻声识人”发展。智能主播正以前进者的姿态不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人工智能产品通过技术外化,在信息传播中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智能主播具有低时延、高水平、超仿真的技术特点,在主持传播活动中深刻影响了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从媒介角度看,智能主播是媒介形态智能化的体现,弥补了主持传播旧媒介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