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伴侣暴力议题的媒体同情话语实践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emo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大包丽案、杭州杀妻案、南京失联女子被害案等极端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事件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在媒体的公开叙事中,这一议题从私人领地走入与更多个体相关的公共空间。经由媒体叙事建构起的同情话语,个体与事件中他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种想象的、情感的、道德的乃至行动上的关系。作为各类情感生机勃勃的起因,同情(Sympathy)是个体走出自我、与他人产生联结的根本动力。与理性主义长期将情感视为批判对象并将其摒弃于公共讨论的趋向不同,情感的影响与价值正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得到关注,但是同情概念及其对情感规范准则的积极意义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本研究回归同情及同情伦理,结合近年备受热议的IPV事件,指出当前新闻叙事中一种正逐渐显现的对危险激情的不恰当运用,如暴力刺激的过度倚赖,人物勾勒的干瘪失衡以及因果搭建中对亲密情感探究的抛弃等。同时,虚拟数字空间对新闻叙事语境的打开与对情感规则的重塑使媒体IPV叙事面临更大挑战。在传播机制改变、现实负重增加与社会信任下降等因素的耦合下,以情感为特征的公众被激活,不同的情感及表达在得到放大后因缺乏共识与规范进一步走向离散和撕裂。媒体自身叙事策略中同情运用的不当与新媒介环境中对复数语境的忽视构成媒体同情话语建构的两个主要实践误区,IPV报道预期中的公共价值由此走向失落。在同情所根植的事实层面秉持对真的凝视与对善的追问,持续对自我无意识偏倚始进行批判性内省,并对情感工具化利用的有意识偏倚积极纠偏,这是实现新闻叙事同情运用的正当性与公共性的必经之途,此外还需对当前新闻商品逻辑与价值考核体系的不当倾向做整体性调整,以此在更大范围内对公共商议中情感价值与情感规范给予重视,赋予推动新闻同情话语矫正的内生动力。对于媒体IPV叙事中同情话语建构的关注,旨在重新发掘同情的价值,在推动新闻从业者对自我叙事策略及同情话语建构误区进行反思的同时,为个体在公共空间中的情感认知与表达的正当性提供可参考依据,并指出媒体引导同情这一底层情感力量在公共讨论和社会实践中走向无偏倚性的可行性路径,促使近年来备受热议的IPV事件报道的公共面向在现实世界落地。
其他文献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社区由此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风险社会带来的治理危机使社区韧性成为研究热点,社区社会资本是影响社区韧性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反应出社区韧性的水平。社区社会资本影响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行为,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强并且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紧密的居民更容易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作为社区主体的居民通过公众参与行为可以构建起社区关系网络,并以此在一定
学位
目前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中,大多数建设工程都是由自然人实际施工完成。这些实际施工的自然人往往具有建筑施工企业认可的项目经理身份,但实际上并非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他们就项目经理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对外以建筑施工企业名义订立合同的行为到底构成职务代理还是表见代理,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此类项目经理对外所表现出的项目经理身份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经理并无二致,相对人无法识别其中的差异,因此其行为应当认定为
学位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七十一条对有限责公司的股权转让规定了股东间自由转让、股东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在时限内回复、不同意转让的处理方式等规则,并在第四款明确了“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章程的另有规定是否意味着没有界限,如果有,其界限又在哪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公司法该条规定的性质到底是强制性规则还是补充性规则,除了章程之外,股东之间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对股权转让作出限制,在
学位
随着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推进,作为治理媒介的网络问政评价体系愈加完善。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平台,公众可依据政府回应表现进行打分评价,为测量政府回应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提高公众满意度提供了路径遵循。在文献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政府回应、公众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据此建立了研究模型。文章将政府回应作为自变量、公众满意度作为因变量、留言领域作为中介变量,探求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及实现机
学位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网络犯罪的猖獗的情况也随之产生。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边界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网络犯罪者通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衍生出不少新型犯罪,网络中立帮助行为与传统中立帮助行为有共通之处,都是日常的业务经营行为,但因其网络属性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所以重新厘清处罚边界的问题愈发重要。网络犯罪者利用具有日常营业性质的网络服务,将中立帮助行为投射到网络中。由于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日常
学位
《书记晒文旅》自2019年3月25日在重庆广电全媒体平台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美学视野下城市品牌提升与传播的经典创意,因为它既符合美学的基础样态,又具备传播的价值,同时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城市形象宣传片《书记晒文旅》的表现形式是区县书记“讲故事”,因此本文基于叙事学有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书记晒文旅》中的40个视频样本展开分析,重点从叙事故事和叙事话语两个层面探究《书记晒文旅
学位
近年来,全球化不断深化,“汉语热”也在不断升温。截至2021年,已经有76个国家将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将汉语纳入到本国高考中的并不多见。2019年俄罗斯正式将汉语纳入高考,俄罗斯高考汉语试题作为新兴的事物,鲜有人对它进行研究。目前,相关文章仅有两篇硕士论文,且这两篇文章均将2020年的俄罗斯高考汉语试题与HSK试题进行对比研究,缺乏对试题历时的比较以及对试题本身的特点及优缺点的探究。本文
学位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疾病治疗与康复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议题。健康传播,自诞生之日起,便意图探寻人类的交往互动、沟通交际如何影响疾病的治愈、康复进程。本研究将研究视角放置于癌症患者的在线社会支持获取议题之上,分析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当前环境中,癌症患者自罹癌之后,寻求在线社会支持获取的原因、获取在线社会支持的主要传播实践活动以及获取在线社会支持过程中出现的正向效果与负面
学位
2019年,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爆火成为了当代大众传媒领域突出的文化现象。李子柒以其独具中国特色的田园牧歌叙事得到了国内外网友的追捧,并引发了国内主流媒体的盛赞。社会舆论开始称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为“李子柒现象”。“李子柒现象”的丰富性恰恰在于其独特的乡土叙事所表达的当前社会对于乡村空间的凸显与遮蔽,其中涉及到当代特别的情感结构和文化机制。为此,回答李子柒的乡土形象“何以建构”“建构了什么”以及“为什
学位
伴随网络技术的完善与推进,虚拟偶像社群得以建立并发展。作为曾经以“圈地自萌”为标志的亚文化社群,虚拟偶像社群具有自身的圈层结构与传播实践,形成社会现象,引起不少媒体及大众的关注。面对虚拟偶像社群的圈层化传播实践众说纷纭,结合社会背景考察,本文认为虚拟偶像社群的圈层化传播实践并非一时偶然,而是与社会架构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折射了社群成员在客观社会存在中的认知变动与行为选择,以及当前亚文化群体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