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县侵蚀沟时空分布特征及分区防治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区和粮食生产区。然而随着人类集中过度垦殖及其他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生态脆弱性逐渐显现,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主要表现为侵蚀沟的快速发育,侵蚀沟治理迫在眉睫。掌握典型东北黑土区沟蚀现状、成因,并探究科学系统的防治对策,对于黑土区耕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选取位于典型东北黑土区腹地的黑龙江省拜泉县作为研究区,利用2005年空间分辨率为2.5m的SPOT5遥感影像和2020年2m分辨率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对县域全范围进行了侵蚀沟空间分布数据提取。以此为基础分析拜泉县从2005年到2020年侵蚀沟数量变化及其裂度时空演化特征,并对侵蚀沟成因、危害性及防治分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侵蚀沟时空分布特征。(1)拜泉县侵蚀沟长度和面积均呈增加趋势,15年间侵蚀沟长度由1170.81 km增长到1326.33 km,新增155.52 km,年均增长10.37 km;侵蚀沟面积由23.74 km2增长到29.28 km2,增加了5.54 km2,年均增加0.37 km2。(2)2005年和2020年拜泉县侵蚀沟裂度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沟蚀明显增加,并呈现连片趋势。(3)从乡镇层面来看,拜泉县各乡镇侵蚀沟裂度呈由西向东增加格局,且大部分乡镇侵蚀沟裂度增加,侵蚀程度加重;从村级层面来看,拜泉县村级单元侵蚀程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侧和北侧逐渐加剧状态,其中东侧侵蚀更为严重,15年间绝大多数村域侵蚀程度加重。(2)侵蚀沟发育扩张影响因素。(1)高程上,侵蚀沟裂度随海拔的增加先逐渐加剧后降低,位于260~290 m范围内侵蚀程度最严重;(2)坡度上,侵蚀沟裂度在0°~15°范围内逐渐增大,在8°~15°范围内裂度值最大,15°后降低;(3)坡向上,拜泉县侵蚀沟裂度的坡向分异特征表现为阳坡>半阴坡>半阳坡>阴坡>平地,即靠南坡向侵蚀沟裂度及其增幅大于靠北方向;(4)地貌类型上,拜泉县侵蚀沟主要发生在分布面积较大的河流高阶地和高台地地貌,二者侵蚀程度最为严重;(5)地质岩性上,研究区三种地质层分布面积比约为嫩江组:低漫滩堆积层:洪积、冲积层≈1:2:41,而2020年裂度比值约为8.5:1:3.2;(6)土壤类型上,黑土和草甸土侵蚀沟发育都很明显,其中黑土抗蚀性能力最弱,侵蚀程度最为严重,黑钙土相比侵蚀程度较低;(7)从降雨来看,侵蚀沟裂度随着降雨侵蚀力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年均降雨侵蚀力在4584.13~4720.02 MJ·mm/(hm2·h·a)区间时,侵蚀沟裂度与增幅均达到最大;(8)距离河流远近上,整体上随着距离变远侵蚀沟面积及裂度下降,但在距离1000~1500 m内出现侵蚀程度反弹现象。人为因素角度,无论是居民点距离因素还是道路距离因素,整体上侵蚀沟面积和裂度随着距离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利用二元变量分析方法发现,对沟壑侵蚀促进最大的类型是8°~15°的坡度值(WI>1)和地质为嫩江组(WI>0.9);而对沟壑抑制作用较为显著的要素是地貌类型的河流低台地(WI<-2.1)和距河流距离介于4500~5000 m(WI<-2.2)。(3)侵蚀沟现实危害与分区防治对策。基于不同乡镇单元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侵蚀沟对居民点、道路、耕地、林地和草地5种重要地类危害程度的差异,通过综合评价将侵蚀沟防治区域划分为高裂度高危害治理区、低裂度防治区和防范保护区3个区域,提出综合性防治对策:(1)高裂度高危害治理区:防治策略以治理为主,防范为辅。治理工作重点是在居民点周围采取工程措施筑牢“拦水-蓄水-排水”的防水蚀系统,对耕作区进行休耕轮作防止黑土层持续变薄,其次是在大型稳定侵蚀沟周围营造防护林等。(2)低裂度防治区:采取防范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策略。治理上以危害较大的发展型侵蚀沟作为重点,对坡耕地进行横坡改垄和坡地梯田改造,对小型发展型侵蚀沟进行填埋复垦,种植灌木封沟育林,林地侵蚀沟以自然恢复为主,在沟道两侧栽种人工植被等。保护上对坡耕地调整种植模式,对稳定侵蚀沟可以改耕作类型为水田,以此巩固沟道和实现土地利用与保护。(3)防范保护区:防治策略是预防和保护相结合。保护并扩大现有林地、草地资源,并以植被建设为重点,做好植被屏障,预防侵蚀沟发育和扩张。避免开垦土层偏薄、坡度较高且距离河流水系较近易产生侵蚀沟的区域,对坡耕地可以有规律间隔分带种植地埂植物,形成固水固土保护带等。
其他文献
我国是粮食产量大国,原粮一般指未经加工过的粮食总称。原粮包装是将收获后的原粮完整高效地自动装袋封装,以满足后续原粮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等需要。原粮一般利用原粮包装机械,通过套袋、夹袋与撑袋、充填物料、输送封口等工序实现包装。但东北寒区原粮收获期天气寒冷、冬季时间长,原粮包装机撑夹袋机构的夹袋机构与撑袋机构分别由不同气缸驱动使同步难、效率低,特别是包装期因气温低导致气动系统易结露及工作环境粉尘较大
学位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急需开发清洁生物质可再生替代能源。而通过热解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成生物炭是一条高附加值的资源化途径。但仅通过热解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有限,孔径分布单一,导致其应用潜力受到限制。而模板法是一种将模板剂与生物质原料共热解,并在之后的高温焙烧环节中发挥模板效应,促进丰富孔结构形成的方法,应用模板法能够有效控制生物炭孔径尺寸分布。但模板物的作用效果受模板物来源、生物质原料成分和相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稻米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稻米农产品供应链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供应链成员间关系较为复杂,供应链各成员各自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既是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也存在利益冲突,为了促进其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稻米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其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稻米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实际情
学位
本文以廉价易得的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系统地研究矿物质和制备工艺条件对煤基活性炭微结构的影响,并对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活化剂用量及活化温度显著影响活性炭的微结构和灰分。以无烟煤为前驱体制备活性炭,当碱煤比由1增大到3.5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中孔率分别由1397 m~2g-1、0.556 cm~3g-1、6.3%升高
学位
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枯竭,日益突出的气候变化,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领域。生物质是唯一能够直接转化为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既可以弥补低碳能源的需求,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发展与国外相关领域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排出物污染相对较大、生物质转化率低等问题,催化转化因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及可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的研究是通过负载金属
学位
随着我国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正向着大型、宽幅、高效的趋势发展,大中型免耕播种装备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符合北方地区免耕作业的农艺要求,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但其幅宽大、重量大导致运输困难,使用现有技术方案难以实现作业状态和运输状态转换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实际应用广泛的中型免耕覆秸垄作玉米播种机为研究对象,将前置式作业与运输的地轮技术方案应用于中型免耕覆秸垄作玉米播种机,并装载液压系统、传动
学位
耕地是土地中的精华,为粮食生产之根本。耕地细碎化是与规模经营相悖的土地利用格局,是众多农业欠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人均耕地面积较高的东北地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细碎化问题,影响农业规模经营。2023年农村土地第三轮承包即将启动,届时需对耕地权属做出适度调整。黑龙江拜泉县位于肥沃的黑土区,但低山浅丘地貌区比重较高,在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中,该县户均耕作地块数量较多、单个地块规模较小,存在耕
学位
本研究是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编号:CARS-04)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21YFD2000401)支持下进行的。为解决气吸式排种系统在免耕播种机作业时,因吸入粉尘所导致的吸种困难、播种质量降低、可靠性下降等问题,基于原茬地免耕覆秸精播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气吸式排种系统防尘技术方法,设计了一种防尘式气吸排种系统。应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和田间试验等方法
学位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储存基地,其养分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致使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了多种污染,例如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一直备受关注,土壤氮循环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关系着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土壤氮素转化主要依靠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PAEs作为目前设施农业面源污染物之一,残留在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