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医养结合的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日益严重的老年人口形势,我国提出医养结合的养老理念,这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整合医疗资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于医养结合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机构养老方面,但是机构养老在我国的养老格局中仅处于辅助地位,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研究较少。同时,由于中心城区地价昂贵,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无法扩大规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这些地区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探索中心城区医养结合的实现路径,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医养结合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医疗需求,但是由于资源限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才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社区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本单位,如何整合资源,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满足老年人的医养需求,这至关重要。本研究试图探索如何在中心城区实现医养结合,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医养结合服务的背景、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现状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第三部分是中心城区医养结合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环境分析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界定;第四部分是中心城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路径研究,根据供需现状和影响医养结合的关键因素制定可实现的路径;第五部分是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的政策建议,确保中心城区医养结合服务顺利开展。总之,医养结合是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需要,是整合医养资源的需要,只有满足老人健康养老的需求,才能确保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希望通过整合中心城区现有资源,完善医养结合衔接机制,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迫切需求的医养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小鼠皮下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后诱导痛觉过敏进展及复合运用氯胺酮后对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拮抗作用。2)探讨皮下泵注瑞芬太尼及不同药物诱导痛觉过敏后突触后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系列问题,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满足其养老需求。而此时居家养老服务逐渐发展起来,并获得了推广和关注。但居家养
民办养老机构是由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收养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是机构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方面作用突出。但民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现实性和时代性的问题。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生活、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当前,上
城市移居老人社会保障的融入问题,是基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不断增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提出的。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城市移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功能渐渐弱化,为了提高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数,我们需要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来支持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目前我
在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家庭照护功能弱化以及普通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当前养老需求的形势下,一种新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医养结合。这是一种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传播以及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践也在各地不断得到发展,购买养老服务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由于中央政府对政府购买养
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得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与供给方式简单、专业人才缺乏、科技水平落后的结构矛盾日趋凸显。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成为目前缓解养老难题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养老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必须得到制度法规的保障。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