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可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UA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发作是最主要因素。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脏突发事件非常重要。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血管内皮细胞能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运动和代谢,其中一类是血管收缩因子,主要有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紧张素和血栓素等;另一类是血管舒张因子,主要有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前列腺素等。当某些因素引起血浆NO、ET水平发生变化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始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促进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起到致炎因子的作用,能够激活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表面的AT1受体结合激活NF-Kb,引起血管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变,释放炎性因子、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等活性成分,导致血管出现炎性反应,,血栓形成,脂质沉积加快,斑块变弱易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①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降低动脉张力,减小血管壁应力;②减少血管紧张素诱发的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斑块破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③减少胆固醇及巨噬细胞浸润,减小斑块内脂质含量及体积,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斑块稳定性;④改善内源性纤溶系统,降低斑块破裂而致血栓的病理反应。从理论上讲,AngⅡ的AT1受体拮抗剂(ARB)同样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RAAS),而且是从RAS的最后一个环节——AngⅡ受体水平上拮抗循环中和局部组织中的AngⅡ,从而阻断更全面。ARB保留了ACEI的优势,比ACEI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其优势在于①ARB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AngⅡ的靶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占据其多肽螺旋空间,阻断AT1依赖的AngⅡ作用,并能激活血管紧张素Ⅱ2型(AT2)受体,可激活激肽、NO系统及细胞凋亡等心脏保护作用;②可减少或避免ACEI导致的顽固性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为ACEI不能耐受者提供新药等。缬沙坦是具有口服活性的、非杂环类、选择性AngⅡAT1受体拮抗剂。本研究拟观察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洛汀新4周前后,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水平变化;并进行两组间对比,探讨口服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评价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3年10月-2005年9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和洛汀新治疗组。患者在确诊后,缬沙坦治疗组服缬沙坦80mg/每日;洛汀新治疗组服洛汀10mg/每日。其他抗凝,降纤,调脂等治疗两组相同。治疗4周结束。患者于首次就诊24小时之内,及治疗4周末分别采集两次血。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前臂肘静脉血约4ml,将血标本放入离心机,以3000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后,分离血浆,提取血清分装于2个低温冷冻管中。置于—30℃冰箱内保存,成批集中进行检验。测定前使样本置于室温或冰水中复融,再次4℃以下,以3000rpm的速度离心5分钟,取血清测定。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该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缬沙坦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NO水平分别为91.6±17.2ng/L和46.1±12.4μmol/L。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分别为63.3±19.6ng/L和68.9±10.9μmol/L;洛汀新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NO水平分别为90.8±16.8ng/L和46.7±10.9μmol/L。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分别为:71.9±17.8ng/L和53.6±9.6μmol/L。缬沙坦治疗组血浆ET浓度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NO浓度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洛汀新治疗组血浆ET浓度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NO浓度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前血浆ET、NO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缬沙坦治疗组血浆ET浓度水平下降更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NO浓度水平升高更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通过本临床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缬沙坦和洛汀新4周后血浆ET、NO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但缬沙坦治疗组血浆ET浓度水平下降更多,血浆NO浓度水平升高更多。证明缬沙坦和洛汀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都有保护作用,缬沙坦优于洛汀新。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一、氟元素例1 (1997年上海高考)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 脱矿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
在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中,往往需求最优整数解,课本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例题和习题,但课本回避了如何求最优整数解这个问题,以致学生在遇到最优整数解不只一个或最优整数解不在
高二化学课本(必修+选修)P57页有一道关于CH3COOH的平衡讨论题.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全面性和深刻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与判断,是有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又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热点内容,也是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此类题目灵活性大,解题能力要求高,要正确、迅
利用化解角度的方法,使0-13°带式输送机平面弯面装置,满足巷道对°转弯的需要。 The use of solution point of view, so that 0-13 ° belt conveyor plane bending device t
无论哪一种高考模式,化学内容都有实验题,而且实验题的题型在不断的出新,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迎考中了解试剂的保存和取用;了解仪器的规格和种类;掌握操作的要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碰到数学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对数学问题缺乏解决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解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都配有章首图和章首语.有的教师认为章首图和章首语不是考试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没有作用,因而可有可无.其实并不然,相反,其作用无可替代.本文主
数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很多学科的知识基础,教师需要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并且能灵活运用解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它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