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本身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有助于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特有的生命,所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生命教育。本研究把握了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研究的概况及一些相关概念。了解了我国中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在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原则以及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素材的基础上,研究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同时将调查内容确定为生命基础知识、心理承受能力、珍爱生命、生态环境、和生存技能五方面,根据这五方面的调查结果统计出生命教育基础知识知晓率、珍爱生命态度的端正率和珍爱生命行为的形成率。最后,对实验前后学生生命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生生命基础知识,在渗透生命教育以前,学生生命基础知识薄弱,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生命的理论知识或常识问题十分欠缺;第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绪变化较快;第三,学生珍爱生命态度,学生已经有了珍爱生命意识,同情心较强,多数同学懂得尊重并善待弱者;第四,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不够,虽然多数同学了解到生态环境已面临严重威胁,但决心从行动上改善环境的同学微乎其微;第五,学生生存技能的掌握,在安全意识上,多数初中生知道急救电话并能抵住一些社会诱惑,但生存技能的掌握不够,还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健康的生活。根据以上五方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统计出,实验前初中生生命基础知识知晓率为39.91%,珍爱生命态度端正率及珍爱生命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4.54%和57.64%,三者普遍较低。实验后,经过生命教育的渗透,生命基础知识知晓率为73.05%,实验前后差异显著(t=9.455,p<0.01),珍爱生命态度端正率为67.36%,实验前后差异显著(t=5.087,p<0.01),行为形成率为74.55%,实验前后差异显著(t=5.599,p<0.01),以上统计结果显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生命基础知识、珍爱生命态度及行为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以上数据得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可行的,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也应是当代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