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从两个方面出发,针对无线环境下的图像/视频流传输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突破现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的限制,采用新的思路,研究新的算法,为制定新的国际标准作准备;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框架下,对现有标准的部分技术进行改进,并研究基于标准的应用问题.该论文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四点:1.提出了一种无线环境下的图像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案.首先,根据小波系数在空间一频率上所具有的能量集中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分裂的逐子带编码方法,对各个小波子带进行独立编码,然后采用基于子带率失真特性的码率最优截断算法将目标码率在各个子带间进行最优分配,使得图像的编码失真达到最小.2.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的质量细粒度可扩展编码方法.针对现有的MPEG-4 FGS(Fine Granular Scalability)编码效率低的特点,我们采用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作为基本层编码方法,采用基于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变换的SPIHT算法对增强层进行编码,得到具有细粒度可扩展特性的增强层码流.3.提出了三种MPEG-4 FGS增强层码率最优分配算法以及基于感兴趣区的增强层码率最优分配算法.传统的码率平均分配算法会造成相邻帧重建质量波动大的问题,而人眼对相邻帧间的重建质量波动非常敏感.为此,我们根据无论采用MSE(Mean Squared Error)还是PSNR(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失真度量准则,MPEG-4 FGS增强层率失真特性均具有分段的特点,在每个分段内分别采用一阶或者二阶模型来精确描述实际的增强层率失真曲线.然后基于不同失真度量准则下的分段模型,提出了三种增强层码率最优分配算法.4.提出了两种信道自适应的无线视频流传输差错控制机制.在这两种机制中,我们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码率分配准则:一是根据MPEG-4 FGS具有的细粒度可扩展特性,提出了一种解码端有效可解码长度最大的码率分配准则;二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帧平均失真和相邻帧重建质量波动同时达到最小的码率分配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