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RNA circFBXW7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尽管肺癌的治疗越来越多样化,但是死亡率仍然很高。及早地发现肿瘤并进行干预是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因素。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状RNA(circ RNA,circular RNA)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已有研究证明circ FBXW7可以减弱肿瘤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减缓肿瘤的恶性进展。但是circ FBXW7是否影响肺腺癌(LUAD,lung adenocarcinoma)的恶性进展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circ FBXW7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可用于检测细胞及组织中circ FBXW7的表达水平。按照circ FBXW7的表达量将40例LUAD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和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free survival)。其次,将肺腺癌细胞中circ FBXW7瞬时过表达和瞬时敲减后,进行MTT实验、Ed 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等体外实验,探究circ FBXW7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再次,我们将稳定表达circ FBXW7的细胞注射于BALB/c裸鼠皮下进行了体内研究,并进一步验证体外结果。最后,为了探索circ FBXW7发挥作用的机制,我们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免疫沉淀(RIP,RNA immunoprecipitation)实验来探究circ FBXW7与mi R-942-5p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同时,蛋白印迹实验(WB,western blot)用于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途径相关的蛋白。结果:(1)CircFBXW7在肺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低表达。生存分析显示CircFBXW7表达高的肺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63个月(95%CI:45.69–60.76),而低水平患者为36个月(95%CI:30.30–54.09)。高水平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95%CI:54.09–64.65),而低水平患者为59个月(95%CI:43.08–63.53)。(2)MTT实验和Ed U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circ FBXW7以后,A549和HCC2279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过表达circ FBXW7对肺腺癌细胞转移能力也降低。同时,敲减circ FBXW7可增加A549和HCC2279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能力。(3)我们也通过构建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体内实验验证了过表达circ FBXW7减缓肿瘤生长。(4)机制上,核质分离提取RNA后进行qRT-PCR分析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结果显示,大多数circ FBXW7分布在细胞的细胞质中。鉴于此,我们从cir RNA常见的miRNA海绵作用着手,应用Circ Interactome、Circ Bank、Star Base数据库预测circ FBXW7下游靶基因,3个数据库的交集是mi R-668-3p、mi R-778-3p和mi R-942-5p。通过pull down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IP实验证实circ FBXW7可与miRNA-942-5p直接结合。(5)根据报道,我们验证了与EMT途径相关的miRNA-942-5p和BARX2之间的直接联系。同时,过表达circ FBXW7可以增加BARX2表达。我们在A549和HCC2279细胞系中共转染circ FBXW7过表达载体和mi R-942-5p mimics或si BARX2可以逆转这种影响。通过MTT实验、Ed 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也证实了mi R-942-5p mimics或si BARX2可以逆转circ FBXW7过表达产生的生物学影响。最后,我们也检测了肿瘤组织中EMT途径的关键蛋白。结论:(1)在肺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均明显下调,circ FBXW7表达低的患者预后较差。(2)过表达及敲减circ FBXW7的体外实验证实其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过表达circ FBXW7的体内实验证实其可以抑制肿瘤在体内的生长,表明其可能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3)机制上,我们证实circ FBXW7通过作用于mi R-942-5p/BARX2轴,抑制肺腺癌的EMT表型。本研究通过对circ FBXW7在肺腺癌中的功能及潜在机制的探究,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手性吲哚衍生物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药物的核心结构。在有机催化反应中,吲哚醇已被广泛用于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吲哚衍生物,特别是环加成反应和1,4-或1,6-共轭加成反应。近些年来,已有多个课题组报道了3-吲哚醇和2-吲哚醇参与的不对称反应,但其他类型的吲哚醇,如6-吲哚醇或7-吲哚醇,却很少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开发新型吲哚醇及其相关反应,特别是以对映选择性的方式合成吲哚衍生物是非常需要的。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PSs)介导的光源辐射,产生高水平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或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从而有效杀伤细胞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具有选择性高、无侵袭性、全身毒性低等优点,已成为实体瘤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乏氧肿瘤微环境和PD
生长激素促泌受体GHS-R1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促进摄食和调节能量平衡的肽类激素ghrelin的孤儿受体。GHS-R1a广泛分布于大脑内外,酰基化的ghrelin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与中枢GHS-R1a结合发挥其生理功能。除被ghrelin激活外,GHSR1a还具有强大的配体非依赖性自发活性,即在无配体存在时也可激活进而发挥生理功能。大量前期研究表明,ghrelin及其受体GHS-R1a对学习和记忆具
目的:深入研究两种数字化咬合导板的设计和制作流程,提高数字化咬合导板的颌骨定位精度。方法:选择3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行临床检查,同时完善头颅正、侧位片、全景片、上下颌牙列模型和颅面CT扫描等检查,CT数据以DICOM文件形式存储和传输,并分别通过扫描口内天然牙列与体外石膏模型两种方法获取两组数字化牙模型,将数字化牙模型及颅面CT数据的导入Mimics Medical 20.0软
研究背景: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越来越面对着捐献器官短缺的困境,因此扩大供肝应用标准,将边缘供肝应用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相比理想供肝来说,边缘供肝更容易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边缘供肝移植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作为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生物体体内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项生命活动中
目的通过研究达芬奇心脏手术患者经股动脉、股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后,置管血管及周围组织的近中期恢复情况,探究达芬奇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技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问题。通过对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分组抗凝治疗,评估抗凝治疗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比较阿司匹林、华法林以及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进而为改善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血栓并发症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对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
目的: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癌症致死病因,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作为一个受基因调控的、精细协调的选择性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自噬能够降解和回收利用不必要的和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自噬发生在各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自噬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机制具备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噬抑制剂氯喹(CQ)改变肝癌细胞的自噬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来众多学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SNHG17(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7,SNHG17)参与结直肠癌相关血管新生,其能否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分别检测缺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FGF3/FGF4/FGF19基因共同扩增在中国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索HCC患者发生FGF3/FGF4/FGF19基因共同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临床管理不同基因状态的HCC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因HCC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且患者同意行二代基因测序的组织标本共253例,使用QIA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细胞分子生物学和体内动物实验,进行探索与验证缝隙连接蛋白α1(GJA1)如何介导下游靶点RALA,激活Hippo抑癌通路的内部信号传导,最终影响肝细胞癌(HCC)的进展。我们希望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GJA1对HCC的生物学作用及HCC潜在的发展机制。研究方法:在本课题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GJA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以及GJA1和HCC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