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越来越面对着捐献器官短缺的困境,因此扩大供肝应用标准,将边缘供肝应用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相比理想供肝来说,边缘供肝更容易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边缘供肝移植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作为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生物体体内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项生命活动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越来越面对着捐献器官短缺的困境,因此扩大供肝应用标准,将边缘供肝应用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相比理想供肝来说,边缘供肝更容易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边缘供肝移植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作为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生物体体内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项生命活动中均需要其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也不例外。Mir-181a已被证实在脑组织及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的角色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目的:探讨mir-181a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是否存在表达差异,以及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方法:使用C57BL/6J小鼠构建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AML12及MIHA细胞系构建细胞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模型,PCR检测模型中各时间点mir-181a表达变化情况。使用Targetscan、mi RDB、mi RWalk数据库预测mir-181a的靶基因。通过在线网站Hiplot及软件Cytoscape的Clue Go模块对靶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通过软件Cytoscape预测靶基因可能的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MCODE模块分析其关键子网络。通过mir-181a-mimics及mir-181a-inhibitor干扰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后构建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模型,通过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Ki67,PCNA的蛋白水平分析mir-181a在细胞缺糖缺氧-复糖复氧过程中对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构建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通过PCR检测mir-181a表达变化情况随再灌注时间的变化,发现mir-181a在恢复灌注6小时时表达明显升高;在细胞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模型中,AML12及MIHA细胞系均在缺糖缺氧6小时,复糖复氧2小时时mir-181a表达最显著。通过对Targetscan、mi RDB、mi RWalk数据库结果取交集,可获得238个靶基因,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共有41个通路P值小于0.05,其中16个通路相较于其他功能接近的通路更有显著性;对靶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显示,mir-181a主要涉及的生命活动有MAPK signaling pathway(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Longevity regulating pathway-multiple species(长寿调节途径-多物种)、Renal cell carcinoma(肾细胞癌)、Rap1 signaling pathway(Rap1信号通路)、Insulin resistance(胰岛素抵抗)、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Longevity regulating pathway(长寿调节途径)等。mir-181a对靶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99个靶基因与其他靶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子网络为LONRF1、WSB1、KLHL2、KLHL5、RNF6、CBLB、RNF182、UBE3C、CUL3之间存在的具有36种相互作用关系的子网络。通过调控mir-181a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系中的水平,在缺糖缺氧6小时后予以复糖复氧2小时,通过蛋白印迹实验的方式检测凋亡与增殖相关蛋白,可见mir-181a体外培养的细胞缺糖缺氧复糖复氧过程中,起到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结论:在动物体内及体外培养的细胞中,mir-181a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均存在表达变化,通过对众多基因及通路的靶向调控,起到促进肝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代谢产物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及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为诊断及检测疾病进展提供新的有效指标。方法1.选取2019年5-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包括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n=14)和肾功能正常组(n=26)
研究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RFX3是中国汉族人群痛风易感基因,但其参与痛风炎症过程的机制不清。本研究拟构建单核细胞RFX3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并应用该小鼠模型及原代骨髓单核细胞研究RFX3对痛风发病过程中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本研究采用受精卵同源重组的方式,对RFX3基因进行flox修饰,获得条件性敲除RFX3基因的flox小鼠;将该flox小鼠和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的差异表达,并对子痫前期胎盘中高表达的lncRNA MIR210HG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为PE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方法:(1)采用RNA-seq技术分析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的胎盘组织的差异表达lncRNAs。(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lncRNA MIR21
研究目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已成为我国最常见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之一,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颅内血管狭窄,即使采取了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因其复发率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Jam-a为免疫蛋白家族成员之一,表达于各种血细胞膜表面,通过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炎症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可溶性Jam-a浓度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TOAST病因分型表达的差异性,观察与LAA型脑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查尔酮化合物黄当归醇(Xanthoangelol,XAG)的抗肝癌效果,并探索XAG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有效靶标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细胞实验:我们用不同浓度的XAG(0,10和20μM)和不同时间(24和48h)分别作用于Bel7402、SMMC7721、Hep3B和Huh7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运用流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属于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黑质等多个脑区均有表达,其介导的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淫羊藿苷(Icariin)是中草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份,在淫羊藿总黄酮中含量最高。淫羊藿素(Icaritin)是淫羊藿苷主要的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中的黄酮醇类。本课
手性吲哚衍生物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药物的核心结构。在有机催化反应中,吲哚醇已被广泛用于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吲哚衍生物,特别是环加成反应和1,4-或1,6-共轭加成反应。近些年来,已有多个课题组报道了3-吲哚醇和2-吲哚醇参与的不对称反应,但其他类型的吲哚醇,如6-吲哚醇或7-吲哚醇,却很少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开发新型吲哚醇及其相关反应,特别是以对映选择性的方式合成吲哚衍生物是非常需要的。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PSs)介导的光源辐射,产生高水平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或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从而有效杀伤细胞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具有选择性高、无侵袭性、全身毒性低等优点,已成为实体瘤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乏氧肿瘤微环境和PD
生长激素促泌受体GHS-R1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促进摄食和调节能量平衡的肽类激素ghrelin的孤儿受体。GHS-R1a广泛分布于大脑内外,酰基化的ghrelin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与中枢GHS-R1a结合发挥其生理功能。除被ghrelin激活外,GHSR1a还具有强大的配体非依赖性自发活性,即在无配体存在时也可激活进而发挥生理功能。大量前期研究表明,ghrelin及其受体GHS-R1a对学习和记忆具
目的:深入研究两种数字化咬合导板的设计和制作流程,提高数字化咬合导板的颌骨定位精度。方法:选择3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行临床检查,同时完善头颅正、侧位片、全景片、上下颌牙列模型和颅面CT扫描等检查,CT数据以DICOM文件形式存储和传输,并分别通过扫描口内天然牙列与体外石膏模型两种方法获取两组数字化牙模型,将数字化牙模型及颅面CT数据的导入Mimics Medical 20.0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