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表层硫系元素过饱和掺杂的光电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系元素过饱和掺杂单晶硅的宽光谱高吸收特性,使其在红外探测、红外成像、集成光通信和光伏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成为当前硅基光电子器件的研究热点。然而,激光微织构的黑硅,其粗糙的晶锥表面不利于材料特性的表征和光生载流子的传输,限制了其在平面半导体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本文采用离子注入与脉冲激光掺杂技术,研究了硫、硒过饱和掺杂单晶硅的材料特性及其光电探测器的器件性能。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1、采用硫离子注入+飞秒脉冲激光辐照的方法,实现了硫在硅表层的过饱和掺杂。借助离子注入模拟软件(TRI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谱(Raman)、光吸收谱、电化学电容-电压(C-V)曲线、霍尔(Hall)测试、电流-电压(I-V)曲线和光谱响应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硫过饱和掺杂单晶硅的微结构与光电特性。实验发现,飞秒激光辐照不仪可以提高硫掺杂层的结晶度与近红外光吸收率,还可提高硫离子在硅表层的电学替位率。基于该材料制备的肖特基光电二极管,反向偏压10V下,光响应达2.12 A/W@1040 nm。  2、采用硒离子注入+热退火的方法,制备了硒过饱和掺杂的单晶硅。利用拉曼谱、吸收谱和变温霍尔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结晶度与光电特性。在硒掺杂浓度为7.4×1020/cm3的单晶硅中,观察到金属化导电行为,预示硅带隙中可能形成了硒杂质带。  3、采用硒薄膜沉积+皮秒脉冲激光混合的方法,实现了硒在硅表层1018/cm3量级的过饱和掺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谱(Raman spectrometry)、吸收谱、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霍尔(Hall)测试、电流-电压(I-V)曲线和光谱响应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对材料的结构与光电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激光能量密度超过样品的损伤门槛时,样品中出现了单晶相向非晶相的过渡。基于硒掺杂材料制备的硅基光电二极管,反向偏压5V下,光响应达16A/W@1000 nm和15 mA/W@1330 nm。  4、硫系元素过饱和掺杂的光电二极管,展示了光电流增益与近红外响应特性,为弄清光谱响应背后的物理机制,文中进行了探索性建模与分析。
其他文献
情绪研究在心理认知、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生理电信号是研究情绪反应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中脑电作为一种非创伤、易操作且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记录脑
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导致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因而人们对慢性精神病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许多国家开展了针对人体脑部疾病与探索大脑活动
微机电系统(MEMS)封装技术是制约微机电系统商业化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RFMEMS和生化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对MEMS器件的封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开发MEMS器件低温封
随着雷达、声纳、图像、语音等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庞大,并且对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学技术由于其固有的瓶颈(如信号传输串扰、高功耗等
相变随机存储器(Phase-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 PCRAM)具有非易失性、元件尺寸小、功耗低、循环寿命长、工作速度快、可实现多位存储、抗辐射功能以及能和现在的集成电路
以大规模、多色、单光子、甚长波等为标志的第三代HgCdTe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2000年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军事、遥感、空间科学探测等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传统的
提起“房子”,中国老百姓都会心头一热。因为对房子,他们有着太多特殊的情感,它不仅是居住的建筑,更是家的表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电器产业都得到迅猛的发展,人民在生活水平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必需的细胞器,也是活性氧(ROS)的主要产生部位。已知ROS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包括代谢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OS也是
空间照明系统作为空间载人航天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对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航天员提供绿色、健康的可调光照明系统也成为空间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LED以其
先天性心脏缺陷是胚胎致畸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中约有1%有先天性心脏缺陷。影响胚胎心脏发育的因素很多,最近数年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些遗传方面的潜在原因,但其遗传机制仍并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