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达斡尔族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了比较故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蒙古族、达斡尔族的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进行了类型和母题的比较研究。在母题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两个民族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的类同性和差异性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两个民族故事所蕴涵的信仰、仪式、习俗等方面所呈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文由三章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蒙古族、达斡尔族的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的概况。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与人类起源神话、氏族起源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人兽婚配型故事,人与变形兽婚配型故事,人与变形植物(妖怪)婚配型故事等三个类型。在本文当中,根据与人婚配的异类的性别,把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归纳为“神奇的妻子”和“神奇的丈夫”两个类型。第二章,把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神奇妻子的故事分类成“天鹅仙女故事”和“龙女故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民族的天鹅仙女故事在故事情节、结构、母题等方面有一定的类同性,如两个民族的故事都采用了阿尔泰语系民族英雄史诗的某些母题,多数故事有喜剧性的结尾。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天鹅图腾信仰以及有关图腾神话、传说,因此其天鹅仙女故事的系统是比较完整的。蒙古族故事呈现出印藏故事的特点;而达斡尔族故事则呈现出蒙、汉、满-通古斯诸民族故事的特点,其文化因素是复合性的。蒙古族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喇嘛教和萨满教之间的斗争,而达斡尔族故事始终贯穿着萨满教思想。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龙女与穷小子婚配型故事在结构、母题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蒙古族故事直接受到了印度龙宫故事的影响,而达斡尔族故事基本上受到了汉族故事的影响,因此两个民族的故事各有各的民族特点。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神奇的妻子型故事当中出现的解决难题的母题都与主人公的婚姻有关,那些难题可分为姑娘之父提出的难题,有权势者提出的难题,父亲和兄弟提出的难题等三种。第三章,把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神奇的丈夫型故事分成青蛙儿子故事和蛇郎故事等两个类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民族的青蛙儿子故事是属于同一个类型—北方民族文化区起死回生结亲型故事,该类型包含了AT425、440A、433D等类型故事的某些母题,并吸纳了萨满教思想而形成的特殊的类型。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蛇郎故事都是汉族蛇郎故事不同地区的变异形式,但较之汉族故事其故事情节已经简单化了。同时,蒙、达两个民族的故事又有各自的特点。蒙古地区流传了433D和433A两种类型的故事,而达斡尔族当中则流传着433D和433E型故事。在神奇丈夫的故事里青蛙儿子和蛇郎的故事中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青蛙儿子在故事中起主导作用,是故事的主人公,而蛇郎在故事中已经失去了主人公的地位,是以次要的形象出现的。对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并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是比较故事学的崭新的课题。这项研究对弄清蒙、达两个民族的起源和历史关系等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鼠在束缚应激状态下海马及杏仁核GAP-43和Nogo-A蛋白表达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每天捆绑3小时的方法制作慢性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并用逍遥散进行干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新课改后,我国教育由传统的关注学生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也就是说,改革后的教育逐渐
<正>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常常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条(或几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也可以通过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在无法进行直接证明的情
<正>朋友们,当经历神州巨变,百年屈辱,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我想,中华儿女就萌生了一个梦,一个民族复兴的梦,一个再创辉煌的梦。而这个梦,就是中国梦。古语说得好:"国家
期刊
<正>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自制紫草油治疗Ⅱ、Ⅲ期压疮18例(25处),获
白裤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该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白裤瑶的服饰是瑶山不老的艺术,是渗透了民族历史和文化意识的艺术。它以图案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
为确定给定构型燃烧室最容易激发的声学振型,提出了能够实现大幅值非特定频率的"数值定容弹"模型。圆柱体内声学振型频率的预测值与理论结果偏差在7%以内。对姿轨控发动机推
通过1∶50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了60°倾角正断层黏滑错动下,与之正交的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破坏过程,并布置传感器监测了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压力、隧道轴向的应变和隧道环向的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的糖尿病教育,寻找糖尿病教育有效性的证据,探讨我国糖尿病教育在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的不足,为以后规范开展糖尿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ch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