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解液界面电化学特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比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解液界面钝化层(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的物化特性是影响电化学储钾性能的关键,其核心在于调控其结构和成分以构筑电化学稳定的SEI。而阐明钾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表面SEI的结构、组分、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明确关键影响因素,则是实现高性能钾离子电池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前提。目前尚缺乏对上述关键问题的系统研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特别是粘结剂和电解液影响SEI物化特性的内在作用机制仍缺乏深入认识。围绕上述瓶颈问题,本论文聚焦石墨负极界面SEI物化特性调控,采用多种谱学表征(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拉曼光谱成像技术(Raman mapping)、X射线光电子能谱深剖分析(XPS))、原位电化学阻抗分析(EIS)/高精度电化学测试,精准捕获并清晰解析了不同粘结剂类型、不同电解液环境下,石墨负极表面SEI的成分、结构、形成及演变过程,揭示了粘结剂和电解液类型对石墨负极界面SEI物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清晰的粘结剂/电解液-SEI物化特性-电化学储钾特性之间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和重要结论如下:(1)粘结剂方面,相较于有机系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水系粘结剂(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有助于在石墨负极表面构筑电化学更稳定的SEI,进而显著提升石墨负极的电化学储钾特性。其中,SA/石墨复合电极在0.2 C循环100圈后,仍具有238 m Ah/g的可逆容量(PVDF:215m Ah/g),容量保持率达85.4%,高于PVDF(81.5%);随着粘结剂的改变,石墨负极在首次库仑效率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SA:62.42%、CMC:73.87%和PVDF:37.69%)。研究发现,SA和CMC可促进SEI中K2CO3及聚环氧乙烷类聚合物(PEO)的形成与富集。同时揭示了SA和CMC诱导EC形成K2CO3,并减少烷基碳酸钾(PEDC)形成的反应机制。SA和CMC在提高石墨储钾性能及电极/电解液界面特性方面的优势来源于:一方面,SA-和CMC-SEI形成强度更高、分布更广的K2CO3及PEO聚合物,构成结构致密、性质稳定的SEI层。另一方面,SA和CMC粘结剂中大量的-COONa官能团有助于消耗电解质钾盐分解产生的HF,从而避免了SEI的结构破坏,进一步减少了电解液的消耗。(2)电解液方面,石墨负极在双氟磺酰亚胺钾(3 M KFSI、1 M KFSI)EC/DEC电解液中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显著高于0.8 M KPF6EC/DEC电解液。循环稳定性方面,石墨负极在3 M KFSI基电解液中0.2 C下循环100圈后可逆容量仍有268.5 m Ah/g,高于0.8 M KPF6(248.9 m Ah/g);首次库仑效率从66.27%(0.8 M KPF6)分别是提升至71.12%(1 M KFSI)、74.22%(3 M KFSI)。倍率特性方面,石墨负极在3 M KFSI基电解液中0.1 C的容量为261.1 m Ah/g,即使在1 C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可达到199 m Ah/g,远高于其它类型电解液(0.8 M KPF6:179 m Ah/g、1 M KFSI:53.6 m Ah/g)。研究发现,KFSI基电解液优先发生FSI-阴离子基团的分解,形成富含KF组分的SEI膜,同时使EC、DEC溶剂发生分解的电位明显滞后。此外,KFSI基电解液衍生的SEI膜富含KF及K2CO3,并具有合适含量的PEO聚合物,构成了致密稳定的SEI膜。得益于KFSI基电解液衍生SEI膜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及优异的离子电导性,石墨负极表现出更好的储钾性能。
其他文献
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在水下传输衰减相对较小,是水下信息传输的可靠载体,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的装备之一是基于声波探测的声呐(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SONAR)系统,其主要功能有目标定位与目标识别。然而针对远距离的水下探测,一方面缺乏大功率放大器等核心硬件基础,另一方面缺乏具备高精度、高实时性能的配套软件支撑。本文主要针对后一问题展开研究,即针对水下探测系统的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半导体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特别是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在整个社会的变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可擦写半导体存储器的经典代表,EEPROM在片上系统和小型电子设备等小存储低功耗的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中芯国际180nm 2P4M工艺,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打印耗
圆偏振光探测器在光通信,医疗制药,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检测圆偏振光由多个分立光学元件组合而成,其使用场景受到很大限制,半导体圆偏振光探测器由于体积小、功耗低、能与集成电路兼容,而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大多数的圆偏振光探测器主要是利用手性超材料对圆偏振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设计的热电子器件。尽管这类圆偏振光探测器工作性能稳定,且在集成化和小型化方面独具优势,但它面临着光电响应率难以
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发电装备与电网之间控制交互作用加剧,易引发宽频带振荡问题。虚拟同步机(VSG)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之间的接口,有别于传统并网逆变器(TGCI),它能模拟同步机外特性,无需锁相环也能实现对电网频率的跟踪。但现有研究主要将VSG的直流侧视为恒定值,而针对直驱风机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系统,直流侧电压控制是不可忽略的
2020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引发了人们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关注。盈余管理作为调节盈利的手段,是否属于财务造假在国内外仍存在争议。随着近年来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企业管理层的非理性决策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不少学者开始研究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由于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结构特殊,过往学者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往往把保险公司排除在研究对象外,针对保险公司的相关研究仍有待完善。本文选取了2010-201
过渡金属硫族化物(TMDs)是非常好的基础物理研究对象,其在器件性能上具有优良表现,吸引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论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结合扫描隧道谱(STS),通过研究设计以及莫尔结构的引入,研究了二维(2D)硒化铟原子层间耦合以及2D二硒化钨与其担载金膜的弱耦合作用,得到的结论如下:(1)针对不同原子层数的γ-InSe局域形貌结构与电子结构表征,阐明γ-InSe原子层数依赖的带隙演化
在微电子和集成电路领域,硅基半导体器件伴随着材料和器件的物理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从1960年代后期的微处理器到1970年代初的自动化,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二维硒化铟和相关的二维(2D)半导体材料在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突破了传统器件结构的限制,并且二维材料与硅芯片的协同组合有望提供一个异构平台,为硅基半导体器件结构和性能的不断革新提供巨大动力。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二维硒化铟
近些年来,在城区道路上以及相近建、构筑物附近经常出现地层失稳现象,轻则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的会产生骤发性塌陷,造成人员的伤亡,而塌陷的突发性强、随机性高等特点,也进一步加剧了塌陷的危害性。频繁的塌陷事故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市道路的抗灾韧性,分析塌陷机理成为当务之急。地层可以分为轻度扰动地层、改性地层和重塑地层。重塑地层的粒径、成分、不同成分之间的力学性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性能优良,在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低韧性一直制约其发展,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与增强相类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大关键点。本文首先通过冷等静压+挤压、热等静压、冷等静压+热压烧结+挤压、热压烧结+挤压以及包套挤压五种方法制备6061Al/SiCp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微观组织观察、力学性能试验以及断口形貌分析,探索合适的制备
由当今人行桥的发展趋势可知,人行桥的设计建造不仅要满足行人通行需求,还需要满足结构体系新颖、外形优美轻柔、桥面视野开阔等新要求。这就使得如今的人行桥常常具备结构新、跨度大、质量轻、基频低、阻尼小等属性,为人致振动分析及减振优化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本文以厦门山海健康步道人行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大跨度复杂体系钢结构人行桥模态参数识别、单人跳跃动力激振法阻尼识别、人致振动现场实测、人-桥-TMD耦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