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是近些年来胃肠外科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但是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腹腔内开放肠腔等操作存在一定争议,如何更好地实现手术无菌效果等尚缺乏规范,暂缺少全国范围的数据以合理预计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制订相应的策略。而根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统计,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腹腔感染性并发症。通过比较行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患者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患者之间的吻合口漏、除吻合口漏外的其他腹盆腔感染等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术毕腹腔冲洗液及术后腹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等炎症指标的差异、干预措施及转归情况,进而评估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作为新兴术式的手术无菌效果。总结两种术式存在差异的各种操作细节问题、围手术期准备等,分析对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可能改善手术无菌效果、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应分级的措施,全国范围内推广手术并发症的规范化登记,为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开展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数据支持。[方法]前瞻性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的100例病例,随机分为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40例,剔除8例,最终入组32例,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60例,剔除11例,最终入组49例。青岛市市立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该研究,入组的病人知晓本次研究大致情况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表示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末次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术后第5天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前及术后1天、3天、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等情况、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BMI、入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有无糖尿病、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输血情况、住院天数、肿瘤分期等。本研究主要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分析,描述统计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入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有无糖尿病、肿瘤位置分布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情况、肿瘤分期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住院天数12.33±3.28天少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15.06±3.65天(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手术用时237.28±47.32min多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195.55±47.25min(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末次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28.13%比22.45%及术后第5天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12.50%比10.20%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6.44±1.64*109/L 比 5.82±1.63*109/L、10.96±1.59*109/L 比11.22±1.91*109/L,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4.22±0.67*109/L 比 4.20±0.64*109/L、8.35±1.17*109/L 比 8.50±1.43*109/L,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76±1.37mg/L 比5.09±1.20mg/L、24.89±7.60 mg/L比26.07±6.67mg/L,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等低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分别为11.14±2.11*109/L 比 12.96±2.56*109/L、7.73±1.09*109/L 比 8.58±1.70*109/L、25.97±8.05mg/L 比 33.38±9.18mg/L,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等低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分别为8.19±2.30*109/L 比 9.96±2.79*109/L、5.41±1.51*109/L 比 6.57±1.83*109/L、15.31±6.22mg/L比19.87±7.13mg/L,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 0.29±0.16ng/mL 比 0.28±0.15ng/mL、0.31 ±0.13ng/mL 比0.27±0.16ng/mL、0.28±0.13ng/mL 比 0.29±0.14ng/mL、0.40±0.43ng/mL 比 0.39±0.51ng/mL,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与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2.50%比10.20%,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腹盆腔感染患者通过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改为治疗性应用抗生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延长肠外营养时间等干预措施后均治愈。[结论]与接受结直肠癌常规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比较,经历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患者术毕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术后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之相当,两组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无明显差异。但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组患者炎症反应更小、恢复更快。围手术期充分的肠道准备、术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纱条的合理应用、吸引器的配合、自制标本袋的使用、改进钉座置入方式等可能有利于保持甚至优化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手术无菌效果、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有利于术后腹盆腔感染患者的个性化处理,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改为治疗性应用抗生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延长肠外营养时间等可能有利于改善术后腹盆腔感染患者的预后,对高危病人具备一定早期预警作用。结合其他与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文献研究无瘤效果、疗效、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研究,建议可在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广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仍偏少,仍需要大量多中心的临床数据支持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