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治治理策略与非正规经济的兴衰--以A市无证三轮车载客的治理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正规经济占据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在社会运行中扮演着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非正规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地方政府的介入和管制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对非正规经济的治理状况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现代化过程中政府的治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非正规经济呈现出与城市发展秩序不兼容的特征,地方政府逐步介入非正规经济并对其进行管制。本文以河南省A市的无证载客三轮车为个案,探究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其的治理策略和无证载客三轮车市场的兴衰。
  本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地方政府对无证载客三轮车治理的实践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上级政府、同级政府、地方政府和无证三轮车载客车主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文章主要通过地方政府所处的组织制度环境和所处的社会性情景来解释地方政府对无证载客三轮车的治理行为,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和治理策略使得载客三轮车从业者的行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三轮车载客市场的变化和兴衰。
  研究发现,在该市无证三轮载客市场的治理过程中,组织的制度环境和当地的特殊环境影响了地方政府对无证载客三轮车市场的治理策略,进而影响了当地无证载客三轮车市场的兴衰。上级政府下达的专项治理政策和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成为该地政府专项治理的组织制度背景和治理压力来源,该地地方政府采取了跟横向模仿、“条块”结合和标识化管理的治理策略来对无证载客三轮车市场进行集中治理。然而,该治理的“运动型”成为无证载客三轮车治理常规化和制度化的束缚,即对无证载客三轮车的治理无法并入组织的日常考核体制和科层运作的逻辑中。与此同时,当地无证载客三轮车市场的市场秩序从自发性秩序转为被重塑的秩序并最终呈现出一种“隐性”正规化的状态。对无证载客三轮车的治理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占据着主动而强势的位置。而载客三轮车从业者未形成有组织的直接对抗性力量,更多是一种来自于生存逻辑的间接性对抗力量,整体上处于被动而弱势的位置。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是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众多。经过不断地攻坚克难,我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脱贫成效显著,但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问题。老年人是贫困的高发群体,其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减贫过程的难点。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农村老年贫困问题尚未完全消除。贫困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养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贫困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双重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解决老年人贫困问题首先要明确老
网络空间中大量滋生的失范机会主义行为不仅动摇了网民对网络交易的信任,还侵蚀着现实社会既有的信任体系,公众的信任缺失感强烈,迫切需要网络治理给出应对策略。尽管网络交易平台通过监督、声誉等各种约束机制防范失范机会主义,但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失范机会主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网络治理常常面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境,网络信任危机仍然形势严峻。因此,迫切需要对网络交易中的失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探究网络交易平台的约束机制为何难以有效遏制失范机会主义行为。本文以网络刷单现象为例,采用
劳动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有着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议题,劳动过程就是其中之一。就劳动过程进行相应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勘察具体的劳动领域或者是劳动形式,进而揭示其面貌,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劳动的本质以及劳动过程的实质。本文是对服装超市员工的劳动过程所展开的一项田野研究。通过进入服装超市这一劳动“场域”,得以参与观察到员工的劳动过程,并对员工进行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试图阐释并说明超市在对员工劳动过程的控制上,是如何影响与塑造员工的行为,员工对此又有何应对,进而又使劳动过程呈现出何种面貌。
  通过在M
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落后许多,在思想、文化等层面也体现的尤为明显。乡村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落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逐渐趋于不平衡,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何以可能成为难题。
  在乡村治理这一领域,国务院正式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目标,主要目的是将“新乡贤”这一群体纳入乡村治理,以激发乡村社会内生动力为基础,协调乡村各方面发展,保障乡村社会自运行,以期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从国家与社会理论出发,从当前乡村的发展现状出发并结合当前国家对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虽然国家层面的发展布局与改革战略是城市与农村兼顾,近乎同时开始城市与乡村体制改革的,但由于“农业哺育工业”的整体规划,尽管农村积贫积弱的局面在一系列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后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从现实来看,相比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农村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滞后的,农村内部的变化相对缓慢,农村贫困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政治承诺的“最突出的短板”,为此,2014年中央以精准扶贫的形式开展扶贫工作伊始便旗帜鲜明的指出“脱贫攻坚最主要、最艰巨的
为了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由中央确定协作的东部省市,地区扶贫协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由协作双方商定。随着我国区域发展和战略布局,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的不断调整,多层级互动,在协作机制上逐渐实现全覆盖,由最初的省市之间的帮扶发展到村村结对,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本文以贵州省开展村级对口帮扶的深度贫困村G村为案例,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影响因素-手段-过程-目标”层次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分析了该村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以
中国是特殊的人情社会,人情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研究都注重对人情功能的探讨,对人情差异的关注并不多,有关代际人情差异的研究更是稀缺。在现有的代际人情差异研究中,多为宏观层次的描述性研究,微观层次的阐释性研究较少。总的来讲,现有研究指出:一是获致性的次级关系逐渐占据人们的关系网络,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更加理性、正式和科层化;二是大部分学者都试图建立宏观的乡村社会结构,在此之中谈论人情差异;三是农村子辈建立了功利性的个人关系网,人情成为实现短期利益目标的工具手段。上述研究主要存在两
巫术在大小乡村角落里逐渐复魅,是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以往对乡村巫术复魅的理论解释包括两点:一是权力场域论,它关注的是外部权力环境的变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二是生态失衡论,其关注中国传统宗教与巫术崇拜之间此消彼长的结构性关系。上述两种理论都关注“结构”、“权力”等宏观因素,而巫术崇拜复魅是一个个信客参与的结果,这种微观解释上的乏力,使得我们不得不把视野聚焦于宗教市场理论。
  宗教市场理论中的皈信理论,由三个相互联系的命题构成,其内在逻辑是:首先个体从理性角度出发,为了积累社会资本而加入宗教,其次是注重
当前我国注册护士数量已经超过了445万,护士是个规模庞大的职业群体,更是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尽管国内已经研究了制造业工人、国企工人、建筑工人、酒店服务员、家政工、外卖骑手甚至是网约司机等各种职业群体的劳动过程,但是对护士群体劳动过程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对G市三甲公立医院G医院X科室的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聚焦于该公立医院护士的工作现场,运用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抗争的理论视角,以国家干预与护士具体劳动过程的互动为切入点,试图揭示护士群体的劳动过程。尤其是近几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随着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推进,第三方评估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但是既有的经验研究要么主要是聚焦于政府绩效评估背景下政府内部的各种权力的分配:要么是关注评估过程中上下级政府间互动和博弈过程或央地关系,鲜有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绩效评估过程中各方行动主体的关系及互动过程。而本研究则试图将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置于基层贫困治理的场域中,分析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对于精准扶贫考核评估中各行动主体关系和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影响。
  本文在基层贫困治理的情境下构建了“技术霸权-双重压力-行政动员”这一分析框架,希望通过结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