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j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阐述了在初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例举学生漠视生命的例子,探讨了学生轻生的原因,强调了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分析了初中生命科学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生命教育概念作了界定,从马克思主义生命思想、自然主义教育原理、人本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原理、生命伦理学、生命哲学、人的个性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等多角度分析了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国内外开展生命教育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初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研究策略,介绍了在生命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热门话题法、数据说理法、信息技术法、实验实践法和案例分析法等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并分析例举了初中生命科学教材中可以融入生命教育的章节内容和案例。为了检验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效果,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法教学实验,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利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的涉及生命教育的问卷调查,对搜集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对生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有明显提升,在问卷有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的全部28项调查项目中,实验组有13项比对照组表现有明显差异,占调查项目总数的46.43%;通过生命教育,实验组学生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面对死亡的态度更具坦然和积极,敬畏死亡,珍惜生命的比例提高了近28%,实验组的学生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解读。研究显示,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论文同时反思了实施生命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素描是单色绘画,有使用材料简单、表现快捷便利、容易修复更改等特性,常为初学造型艺术者入门之用。
德育,既是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孕育的产物,又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服务的。德育教育是国内外教育的重点及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我国社会对德育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度,
1981年,Pines和Kafry首次提出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倦怠。目前学习倦怠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以外国学者和台湾学者为主,且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具有极强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习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努力让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调节护理法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中
目的通过对无法进食予以经鼻胃管支持的脑卒中患者分别辅以抑酸制剂和胃肠动力药,观察其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SAP发病机理。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
科举制:一种精英再生产的机制孙立平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RierreBourdieu)所开辟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表明,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知识或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精英和社会结构再生产的机制
针对一般的二阶带摩擦非线性机电系统,利用非连续微分方程解的概念和非光滑分析工具,给出一种滑模控制律。借助集值映射的概念,将原非连续微分方程转化为Filippov微分包含,利用Fi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是向社会出具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数据和结论的专业检测机构,是以先进、可靠的检测手段向社会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公正的检测数据和结论。但当前建设工程质
现代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众多画种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释放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它自身独特的审美功能。漆画和其他画种一样,必须首先从构图的安排、色彩的搭配、气氛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