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严重的血管事件之一。由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能够进行有效干预的时间很短,所以迅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指南推荐的诊断方案:急诊室内,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尽最大限度缩短进院至溶栓或取栓治疗时间(2018AIS指南)。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诊断延误,或影像学诊断不明确而导致治疗不及,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严重的血管事件之一。由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能够进行有效干预的时间很短,所以迅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指南推荐的诊断方案:急诊室内,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尽最大限度缩短进院至溶栓或取栓治疗时间(2018AIS指南)。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诊断延误,或影像学诊断不明确而导致治疗不及,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意识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一些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的患者最终诊断并不是AIS,尤其是在急诊影像学的诊断(如CT及MRI)不够明确的情况下。这些患者中以脑肿瘤为原发病的患者占有不小的比例。本研究旨在快速区分脑肿瘤患者和AIS患者,在临床医生使用影像学进行区分的同时,筛选出一种能够快速测定,并具有鉴别价值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从而辅助影像学诊断,加快鉴别速度,以及鉴别精度,最大限度缩短检查时间,从而快速指导下一步治疗。研究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了9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发病72小时内(中位时间23.25h,四分位数间距IQR 60.75h))和35例脑肿瘤卒中模拟(BT-SM)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1小时内采集静脉血。通过液相色谱/质谱大范围分析筛选,我们发现了两个蛋白在卒中患者组和对照患者组出现明显的含量不同,分别是TF-UP和Alb-UP。翻阅相关文献后,我们发现目前对于这两个蛋白在AIS领域的研究较少,并且存在争议。目前有学者认为在AIS(Acute Ischemic Stroke)患者血清内转铁蛋白饱和度较高,有些学者认为转铁蛋白上调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有一部分研究表明转铁蛋白在AIS患者或神经危重症患者中水平较低,低水平的转铁蛋白与预后较差相关。于是我们对TF-UP/LRP,Alb-UP/LRP进行了相关分析,从而鉴定血清中总转铁蛋白特异肽(TF-UP)和总白蛋白特异肽(Alb-UP)水平,并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使用标记参考肽(LRP)进行蛋白定量,以便进一步分析。结果:脑肿瘤-卒中模拟组(BT-SM)患者总TF-UP/LRP的中位数为0.85(四分位数间距IQR,0.21),缺血性卒中组为0.45(0.14);BT-SM组的Alb-UP/LRP的中位数为0.66(0.16),缺血性卒中组的中位数为0.55(0.20)。TF-UP/LRP的总体趋势由低到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Alb-UP/LRP无统计学意义(P=0.1667)。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565,血清TF-UP的最佳临界值为0.6317,其敏感度为91.49%,特异度为88.57%。血清TF-UP/LRP值的OR为83.31(95%可信区间23.43,296.22),P<0.0001。结论: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内TF-UP/LRP较脑肿瘤患者低。TF-UP/LRP可作为区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有卒中类似症状脑肿瘤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危险因素分析及与心肌梗死的鉴别。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前三天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水平、心脏超声及肺CT结果等临床资料。心肌挫伤组纳入标准:(1)有闭合性胸部外伤史;(2)18周岁及以上且无全身系统性疾病;(3)无血流动力学障碍;(4)无心脏大血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通过阻断m TOR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90只大鼠平均分组为盐水对照组、脓毒症组以及雷帕霉素组,通过大鼠尾静脉将经生理盐水稀释的脂多糖(5mg/kg)注射注入体内,以此来制作制备脓毒症模型;再经大鼠的尾静脉将经生理盐水稀释的雷帕霉素(2mg/kg)注入大鼠体内进行干预。每组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分别选取大鼠采集检测指标。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闭塞试验(vascular occlusion test,VOT)的组织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StO2)各参数的变化是否能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乳酸(lactate,Lac)值、动脉氧饱和度(a
目的:VEGFR-2作为VEGF的重要受体,被VEGF激活后,能启动下游信号转导,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体内血管生成。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VEGFR-2高度表达,VEGFR-2的抑制会导致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因此,VEGFR-2一直是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开发结构新颖,低毒副作用以及高选择性的VEGFR-2抑制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早期
目的: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6至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按照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四组,实验组(共三组,每组九只)的小鼠即PQ2d组、PQ7d组、PQ14d组,一次性经腹腔注射40mg/kg百草枯建造百草枯中毒模型,对照组(共一组,九只)的小鼠即control组,与实验组同样处理,一次性经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百草枯注射后2 d、7 d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存在于体内重要的晚期炎症因子。近年来,因发现其参与了脓毒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脓毒症(sepsis)是ICU十分常见的危重病症,其发病的根本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等是在脓毒症发病中重要的早期炎症介质。但是,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血培养结果的相关因素,为危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早期临床鉴别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诊后抽血培养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以及来诊时的生命体征、来诊后的首次血液化验结果、血培养的结果、是否机械通气、住院期间的预后等临床资料
目的:颅脑损伤及脑出血为常见的主要的神经外科急症,须及时急诊处置,必要时行急诊手术治疗,且预后往往较差。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在颅脑意外患者中明显升高。本文拟通过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分析,探究与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通过早期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水平对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为日后从分子层面对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的继发性损害进
目的: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早期预测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损伤发病率及28天死亡率方面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年脓毒症患者815例。分别收集患者在诊断脓毒症24h、48h及72h的外周血常规,并计算NLR比值。研究的主要结果是脓毒症相关AKI、ARDS、DIC、ALF的发病率。次要终点是脓毒症合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