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制的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果认知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核心和基础,儿童因果认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外关于儿童因果认知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实验法来探索儿童因果推理能力的发展,很少有人关注儿童在完成因果推理任务时对涉及到的因果关系机制的理解能力的研究。特别是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更少。基于此,本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来验证儿童在因果推理任务中对涉及到的因果关系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的发展能力的实验假设,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1,3岁和4岁儿童需要做出一个有效的选择:要么选择一种过去曾起作用但现在却与结果没有任何关联性的因果关系内容机制;要么选择一种之前未曾起作用但现在却与结果有一定关联性的因果关系内容机制。结果,相对于3岁儿童,4岁儿童更多的选择了现在与结果有一定关联性的因果关系内容机制。2、实验2,向4岁儿童提供和实验1相同的因果关系内容机制条件,结果发现,4岁儿童对原因机制不相关的改变能做出恰当的反应。所以4岁儿童确实对连接状态这个因果关系机制具有了理解的能力。3、实验3,向3岁儿童提供我们认为他们可以理解的因果关系机制时,他们能对原因机制相关和不相关的改变做出恰当的区分,说明了实验1中3岁儿童和4岁儿童反应的差异性可能是3岁儿童对“连接”这个因果关系内容机制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当换成他们所熟悉的因果关系内容机制时,他们能很好的完成因果推理任务。证明了3岁儿童还是具有一定理解因果关系内容机制的能力的。总之,这些数据表明了学前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形成了对一定的因果关系内容机制的认识和理解。
其他文献
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改革已有多年,改革的过程中也是历经风雨。河南男篮加紧步伐紧跟形式,努力改革。但是,河南男篮的竞技水平却始终处于全国中下游,成绩始终上不去。探求其原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把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文化纳入到一个广阔的体系之中,开阔了文本分析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可以看出,“互文性”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文论层面,它为语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部分,词汇的教和学被大多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认为是英语教与学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许多研究致力于发展学生记忆单词的技能,这种简单的记忆使得在大部
培育“人性善美、德才兼备”的生命个体是教学亘古不变的本真,教学是一项“善举”、是一项极富伦理意蕴的活动。然而,教学实践中,许多时候人们并不能以“善”的教学,行“育人向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筛选扬弃,逐渐地积累、沉淀和聚纳各兄弟民族的精神精髓,汇
疼痛是一种广泛的人生体验,贯穿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国际疼痛研究协会认为疼痛是大脑编码和处理伤害性刺激,避免潜在的或实际的组织损伤的一种保护功能。疼痛包含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