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他的著作《智力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体除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以及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是在于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聪明。因此,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学生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Gardner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校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多元智力理论在国外广泛应用在各类教育实践中,注重开发儿童多元智力和潜能,但是,在中国,多元智力理论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还未广泛开展。儿童心理学家已多次证实了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形成两种语言神经系统的能力。随着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英语成为小学的必修课之一。尽管不提倡在幼儿园开设与小学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幼儿园进行恰当的英语教学能够为小学英语学习的自然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幼儿园英语教学目标和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有着本质的不同,幼儿园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旨在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习惯,锻炼儿童形成两种语言神经系统。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中小学教学方法也有着质的不同,除了锻炼儿童的语言发展技巧,多种多样的活动还培养了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也迎合了我国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本次研究就是把“以儿童智力强项为依托,发展儿童多元智力”和“以培养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作为宗旨。作者在山东省枣庄市龙泉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实验对象是幼儿中班的两个平行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两个班由相同的3位老师执教。实验班运用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和传统主题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控制班则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根据儿童的多元智力类型测试结果将实验班儿童分到三个智力活动领域:语言和音乐智能活动区、身体—运动智能活动区和空间智能活动区,基于儿童的智力强项,为不同区域儿童提供专门设计的活动。实验围绕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幼儿英语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水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智力强项向其它领域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儿童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而且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自主和创新,英语学习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实验班的儿童会更自然、更频繁地将智力强项迁移到其它领域。本实验证明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提升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学习能力都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多元智力的全面发展。该研究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幼儿英语教育,丰富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