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在疼痛科门诊收集85例确诊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本院体检科收集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生活环境、户外运动情况、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就诊当天在门诊检验科完成采血,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沉(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在疼痛科门诊收集85例确诊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本院体检科收集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生活环境、户外运动情况、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就诊当天在门诊检验科完成采血,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沉(ESR)、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C-反应蛋白(CRP)、血钙;病例组患者需要额外记录病程,完善视觉疼痛评分(VAS)和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数据检测及收集完成后,根据25-(OH)D值,分为4组25-(OH)D水平<25.00nmol/L为严重缺乏组,25.00-49.99nmol/L为缺乏组,50.00-74.99nmol/L为不足组,≥75nmol/L为正常组,分析数据。结果:本研究中健康人与MPS患者的25-(OH)D水平均值均低于正常水平,但MPS患者的25-(OH)D均数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MPS患者4组组间比较,严重缺乏组病程明显长于不足组、正常组,缺乏组病程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严重缺乏组的ESR、VAS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严重缺乏组、缺乏组的SF-36得分明显低于不足组、正常组(P<0.05);25-(OH)D水平与VAS评分呈中等强度负相关(P<0.01);最后探求了相关的发病危险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潮湿环境、日均户外活动时间<30分钟、低25-(OH)D是发生MP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疆省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普便血清25-(OH)D水平偏低,25-(OH)D与MPS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观察25-(OH)D水平初步判断病情,探索出了MPS的一系列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积极避免接触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或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提供相关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新疆肉羊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对肉羊的饲喂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往的传统机械饲喂形式已渐渐不能满足要求,肉羊的饲喂也需要向着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追求精准饲喂。本文以DYS-5型羊用电动撒料车为控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主从式模糊PID控制策略的直流电机同步控制系统,通过对驱动电机、刮板电机和送料带电机转速实时同步调节,实现了电动撒料车投料量的精确控制。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机械饲喂在撒料过程中,投
新时代的教育注重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能力,其中就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成就的不仅是学生在校阶段的成长,还有踏入社会后的发展。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先秦时期,一开始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逐渐趋向于实践研究。目前,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而探讨生物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自主学
STSE教育作为将人类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关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教育,与我国生物学课程目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虽然至今有关STSE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将STSE教育落实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提供可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的融入STSE教育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施。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现代化。微课程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恰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是教育教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表现之一。同时,21世纪也是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特别是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一个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评价的变革,高度关注学生
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部于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实验版课标)已经积累了优秀且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版课标)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更新与优化。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新版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中对实验的相关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充分反映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今,生物学研究正蓬勃发展,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将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点。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能筑牢学生生物学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逐渐成为国家教育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划分为由浅入深四个水平。科学思维的发展往往从思考问题开始,而“问题串”教学就是利用一组有逻辑关
目的:调查新疆某三甲医院不同年龄分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为这一疾病类型及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案库,收集根据ICD-10编码列出所有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5616例患者,筛选合并房颤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分为年龄≤65岁组(中年组),65岁75岁组(高龄组)。
目的:探讨齿科氧化锆制备流程,同时研究两种终烧结方法对0.25 wt%AL2O3掺杂3Y-TZP氧化锆密度、气孔率、硬度、挠曲强度、表面形貌与晶相结构等性能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采用常规无压烧结方法制备符合齿科氧化锆机械性能要求的试件。三次重复预实验,常规终烧结制备的试件均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记录预实验过程相关参数,正式实验时使用。使用预实验相关参数制备预烧结试件,唯独改变终烧结方法,比较不同烧结方
目的:经床旁超声监测并分析创伤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管径变化对休克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以及创伤未休克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分为休克组和未休克的对照组,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一般数据。使用床旁超声仪测量并记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