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C1基因和补体基因的功能性变异与麻风遗传易感的相关分析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1c2c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风,也称汉森病,是由胞内寄生菌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影响人类皮肤、眼睛、周围神经等身体系统,导致各种与麻风有关的残疾。麻风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即结核型(TT)和瘤型(LL),以及三种中间过渡类型(BT,BB,BL)。为了治疗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麻风归类为少毛细血管(PB)和多毛细血管(MB)。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麻风患病率从80年代中期的500多万例减少到2016年底的22万例以下,然而,每年仍有很多新发病例。截止2016年底,全球共有214,783例新发麻风病例,相当于世界范围内新发病例每10万人2.9例。有大量证据表明宿主遗传因素在麻风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人基于家系的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关联分析、以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已经鉴定了多个与麻风遗传易感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与麻风易感基因。这些风险基因参与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神经通路和线粒体相关通路,如NOD2,PARK2/PRK,LRRK2,APOE,PINK1/PRKN和PARL。中国人群在过去十年中使用GWAS进行的大规模分析大大拓宽了对麻风病和氨苯砜治疗超敏反应的遗传易感性的认识。然而,GWAS鉴定的变异位点仅占麻风病遗传易感风险的一部分。此外,GWAS鉴定的大部分SNP位于功能未知的非编码区,这些麻风风险相关区域的功能性变异及其致病基因仍有待确认。本研究中,通过二代测序技术鉴定出影响麻风遗传易感的功能变异位点,再进行独立验证和表达分析。通过对798例麻风患者与990例正常对照进行靶向捕获测序,鉴定出了一个位于LACC1基因的功能变异位点rs3764147(p.Ile254Val):该位点的G等位基因与更高的麻风风险相关(P-value=1.33×10-7,OR=1.460)。随后,通过一代测序,在527例麻风患者与583例正常对照人群中验证了这一结果(P-value=4.37×10-12,OR=1.955)。进一步对全世界人群的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对麻风的风险效应,是普遍存在与各世界人群。随后进行了表达数量性状位点分析,发现该突变影响LACC1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对应的,在麻风患者的皮损组织中确实观察到LACC1基因的异常表达。总之,提供了系统的遗传数据与表达证据,提示LACC1是麻风的易感基因,而rs3764147还需要进一步在更多独立人群中验证,并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的研究。  补体系统是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抗麻风杆菌感染中发挥多种作用。前期基于候选基因策略研究发现,补体组分FCN2,MBL2以及CFH的调节性变异位点通过影响相关补体组分的表达改变,从而影响麻风的遗传易感。然而,其他补体组分与麻风的遗传易感是否有关,是否存在影响氨基酸编码的错义突变促进麻风发病,补体组分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模式如何,还不甚清楚。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通过靶向捕获测序与表达谱分析,系统的分析了22个补体系统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表达模式。验证了前期发现的基因FCN2与麻风的相关性(rs7851696,c.772G>T,p.Ala258Ser,P-value=2.5×10-6,OR=0.655);发现补体核心组分C3(rs2277984,P-value=2.4×10-5,OR=1.491)和补体受体CR1(rs2274567,c.4973A>G,p.His1208Arg;P=6.4×10-6,OR=1.381,rs41274776,c.*37A>G,P=2.1×10-5,OR=1.35,rs3811381,c.Pro1827Arg;P=3.4×10-5,OR=1.348,and rs6691117,c.6193A>G,p.Ile1615Val;P=3.6×10-5,OR=1.342)和CR1L(rs3085,c.415A>G,p.Ile139Val;P=6.7×10-10,OR=1.527,and rs2296158,c.346A>G,p.Arg116Gal;P=1.4×10-5,OR=1.393)与麻风遗传风险有关;同时,发现在麻风杆菌感染的细胞及病人皮损组织中,这些补体组分的表达水平也发生改变。这些结果提示,补体系统的遗传变异与表达改变,参与了麻风的发生发展。  综上,本论文鉴定了LACC1,FCN2,C3,CR1和CR1L基因上的遗传变异与麻风遗传易感相关。同时,系统分析了补体系统在麻风中的遗传变异与表达模式。结果为鉴定麻风的遗传易感基础,理解这一古老传染疾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镶嵌在二氧化硅介质中的纳米晶硅(nc-Si/SiO2)因机械强度高,发光稳定性好,制备工艺与集成电路制备工艺相兼容,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nc-Si/SiO2方法很多,其中常见的
第一部分是利福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内部TetR家族调控蛋白RifQ的功能鉴定。利福霉素是由地中海拟无分枝菌合成的临床用抗生素,其在对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发挥重要
生命体的氧化还原的平衡调控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Denham Harman就曾提出过自由基衰老学说。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氧化还原状态不同,维持
近年来,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日益为生态学家所重视,已成为生态学发展最快的领域和生态学理论发展的核心之一,群落的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常用指标。植物种群分布
光参量产生是由抽运光子流和量子噪声在非线性晶体里的综合作用,其下转换光子具有时间、空间、偏振、频率等高度相关特性,具有从抽运光频率到晶格共振频率的宽光谱分布。光参量
1.31~1.55μm近红外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是多年来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器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由于近红外波段现有的材料体系存在较大困难,使其相应光电子器件、特别是集成光电子
学位
为了探究草原植物生长策略及其对养分变化的响应,本文比较分析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根与叶的形态特性及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它不仅造成环境破坏及恶化,同时也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过量重金属在人身体内聚集到一定程度能破坏人体正常器官功能,导
氮素是影响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对于预测生态系统碳氮平衡显得尤为重要。空气中的游离氮和
目前,MOSFET的特征尺寸已经进入超深亚微米技术领域,传统的平面MOSFET结构将面临很多困难。如短沟道效应将变得非常严重,另外在较低的阈值电压下,既要获得较高的驱动电流,又要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