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重金属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以及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它不仅造成环境破坏及恶化,同时也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过量重金属在人身体内聚集到一定程度能破坏人体正常器官功能,导致人身体代谢机能紊乱,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灵敏和特异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埃博拉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可通过皮肤、结膜或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密切接触者。近几年埃博拉病毒又在非洲局部地区爆发,并且有大规模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埃博拉病毒对我国也是一种潜在威胁。埃博拉疫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快速诊断、积极的隔离措施,因此,建立简易、快捷、特异灵敏的病毒检测方法对埃博拉的临床诊断救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最终控制其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纳米金生物传感器为检测平台构建了检测重金属铜离子和铅离子的生物传感器;建立了基于Y型交联探针的等温扩增技术,并用于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基于点击化学构建了一种用于铜离子快速检测的核酸生物传感器。反应机制是基于二价铜离子能够被抗坏血酸钠还原成一价铜离子,一段短链核酸的叠氮基团和另一段短链核酸的炔基基团在Cu+的催化下,经过环加成反应可以形成一个三唑五元环而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较长的单链核酸,该单链核酸可以用核酸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该传感器的构建没有采用传统的铜离子依赖的特异性的DNAzyme为分子识别元件,而是利用了炔基修饰和叠氮基团修饰的核酸来检测,序列设计更加简单,点击化学特异性好,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反应迅速,对铜离子检测限为100 nM,远低于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的饮用水中铜离子浓度的最大允许浓度20μM。该方法操作容易,在室温下即可反应,不需要任何仪器辅助,检测结果可靠并且结果肉眼可读,适合在基层实验室以及取样现场使用。  (2)基于铅离子特异性的G4聚体核酸序列建立一种用于铅离子检测的核酸生物传感器。检测原理是一段G4聚体核酸序列只特异性地与二价铅离子结合不与其他物质结合,溶液中没有铅离子存在时,该核酸为单链状态,可被核酸生物传感器检测,在铅离子介导下该单链核酸会形成G4聚体结构,不能被检测单链核酸的核酸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检测区纳米金沉积的颜色强度与铅离子浓度呈反比,检测限是1 nM,低于规定的饮用水中最大允许量72 nM。该核酸生物传感器与其他之前基于G4聚体的方法相比,对于铅离子选择性好,不受反应体系中其它离子比如K十的影响;对样本的要求低,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定量检测;达到FDA规定的饮用水中铅离子的最低检测限72 nM;实验结果用肉眼就能观察到,定量检测不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使用普通的读卡仪就能读数。  基于Y型交联探针建立一种埃博拉病毒新型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两段辅助探针,一个短的辅助探针,一个长的扩增信号探针,它们分别与目的单链核酸的两段相邻序列结合,这种结合作用介导了两个辅助探针的末端互补配对,引发等温链置换扩增反应,扩增产物为G4聚体,和高铁血红素结合后产生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etramethylbenzidine,TMB)生成有颜色的产物,实验结果通过肉眼就能判别。对埃博拉病毒的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Y型交联探针的使用提高了等温扩增技术的特异性,而扩增产物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显色,整个检测体系简单便捷,克服了传统仪器检测中操作繁琐、费时及费用高的缺点,适合埃博拉病毒的快速伴随诊断使用。
其他文献
环境因子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同一物种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也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它们通过不同的生长策略,调节其形态和形态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样,植物对生
自上世纪40年代晶体管诞生以来,微电子器件的尺寸在不断地减小,时至今日已进入到了纳米电子器件的时代。纳电子器件并不仅仅是器件尺寸的减小,器件的量子效应使其工作原理完全不
学位
镶嵌在二氧化硅介质中的纳米晶硅(nc-Si/SiO2)因机械强度高,发光稳定性好,制备工艺与集成电路制备工艺相兼容,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nc-Si/SiO2方法很多,其中常见的
第一部分是利福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内部TetR家族调控蛋白RifQ的功能鉴定。利福霉素是由地中海拟无分枝菌合成的临床用抗生素,其在对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发挥重要
生命体的氧化还原的平衡调控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Denham Harman就曾提出过自由基衰老学说。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氧化还原状态不同,维持
近年来,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日益为生态学家所重视,已成为生态学发展最快的领域和生态学理论发展的核心之一,群落的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常用指标。植物种群分布
光参量产生是由抽运光子流和量子噪声在非线性晶体里的综合作用,其下转换光子具有时间、空间、偏振、频率等高度相关特性,具有从抽运光频率到晶格共振频率的宽光谱分布。光参量
1.31~1.55μm近红外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是多年来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器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由于近红外波段现有的材料体系存在较大困难,使其相应光电子器件、特别是集成光电子
学位
为了探究草原植物生长策略及其对养分变化的响应,本文比较分析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根与叶的形态特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