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协同教学行动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面临诸多难题: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以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科学探究活动课程居多,课堂管理难度大;3)现有教师专任化程度不够,教师业务素质严重不平衡;4)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多渠道和全方位地开展小学科学育人活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协同教学实施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协作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不同专长,多位教师以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及课堂管理活动,重点阐述协同教学的行动研究计划和协同教学行动研究过程。协同教学的行动计划中包括教学环境情况分析、指导思想、行动目标、行动策略方法和行动步骤。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即协同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了两轮协同教学实施活动,每一轮教学活动均包含了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和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一轮的协同教学及课堂管理任务由多位科学教师承担,第二轮则由不同学科的多位教师承担,并且第二轮对第一轮协同教学实施后总结归纳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以贵阳市花溪区A学校为例,在五年级(2)班实施了近一个学年度的小学科学协同教学活动。经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成长,又可以通过教师协作管理课堂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更大程度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促进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互联网+”技术受到热烈关注,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工厂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制造组织方式,数字化工厂通过对整个加工制造生命周期数据的采集处理,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控制、仿真、评估和优化。将计算机仿真、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与现代数字制造技术融合,使其具有数字化、集成化、虚拟化、动态性、分布性、严谨性、协同性、互补性等特性。数字化工厂加强了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联
思想政治课,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型人才观呼唤下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是非观、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其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因此,要培养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提升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落实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理念及“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旨在教学中培养落实学科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是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但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假思考、假体验”的现象,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想法就成
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学习的自主性、基于理解的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学生的知识构建必须通过真实情境才有意义,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这些特征都具有促进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深度学习与问题解决教学相融合,根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对深度学习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深度学习的六大特征为注重批判性理解知识、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认知
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优质的课堂教学不仅引起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以乡镇初级中学的物理优质课作为探析的切入点,通过课堂观察的手段分析乡镇初级中学物理优质课的特点。具体的探析过程是借助课堂观察和优质课的评价指标建构起优质课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具体分析课堂教学重要组成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情况、优质课教学氛围情况、优质课的课堂结构、教师教育机智及学生的
随着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在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施过程中,对中学化学衔接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本研究在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从化学课程标准出发探究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从衔接教学角度,将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刻化,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基于教学实践,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促进高一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
文化史汇聚了人类大量的辉煌文明成果,对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人文素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延伸,新课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指导思想。这一理念提出后,高考命题取向也发生了较大转变,由“能力立意”上升为“学科素养立意”。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适应并构筑高效的文化史课堂,促进学生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紧迫而有
阅读可以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精读是学习,略读是实践。略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从大量的文字中提取重要的信息。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略读教学,可将重要的内容“梳理”和“浓缩”成直观的图示,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系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真正起到快速地阅读,自主学习,提取信息的效果。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解放思维的图文工具。近年来,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
目前,作者在农村小学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作者发现掌握单词对小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就现行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而言,单词在课堂讲解上占据很大比重。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单词上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体现在小学英语检测中判断发音,单词拼读和拼写的错误。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有音形义的意识。自然拼读法是目前英语为母语国家最为推广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单词拼读和拼写
201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文件中,都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小风筝·大世界”单元为个案,通过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的开发。本研究共包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