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为传统中药中的动物类药材。生物胺(biogenicamines,BAs)是含氨基的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摄入生物胺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促进生长、加速代谢、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等重要作用,但摄入过量则会引起头痛、心悸等不良生理反应,同时也引起心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出促癌症活性等。由于生物胺的生理活性和毒性问题,近年来关于生物胺的研究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蜈蚣项下没有收载含量测定方法,蜈蚣中生物胺成分的报道,仅有对蜈蚣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组胺含量,但未见有关蜈蚣中多种生物胺含量测定的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苯甲酰氯和丹磺酰氯两种衍生化方法测定蜈蚣中生物胺含量,以其更好的控制蜈蚣药材中生物胺含量,有利于临床及生产安全用药。本研究对蜈蚣水浸提液、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仿生酶解和复合酶酶解物结合APTT、PT及TT体外抗凝血药效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研究及利用超滤离心法结合APTT、PT及TT体外抗凝血药效实验进行蜈蚣酶解物抗凝活性部位筛选及氨基酸成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苯甲酰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批蜈蚣中的生物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蜈蚣中腐胺、尸胺、亚精胺、色胺、2-苯乙胺、精胺和组胺7种生物胺含量。结果如下:考察了水、20%~60%乙醇、5%三氯乙酸和0.4mol/L高氯酸不同提取溶剂及提取次数的影响,通过生物胺含量比较,优选出为5%三氯乙酸最佳提取溶剂,提取2次为最佳提取次数,添加3mol/mL氢氧化钠1mL为最佳量。通过液质联用对苯甲酰氯衍生产物及结构进行碎片结构分析,发现苯甲酰氯与生物胺氨基位及酚羟基都发生酰化反应。该衍生化方法中7种生物胺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可用于同时测定蜈蚣中7种生物胺含量。不同产地蜈蚣中组胺及总生物胺含量范围为0.3176~1.6924mg/g及2.5624~23.7916mg/g,组胺及总生物胺含量差异较大,应引起足够重视及加强蜈蚣中各种生物胺的限量控制研究以使确定统一标准。
2.采用丹磺酰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批蜈蚣中的生物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蜈蚣中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多巴胺、精胺9种生物胺含量。结果如下:考察了水、50%乙醇、5%三氯乙酸和0.4mol/L高氯酸不同提取溶剂及提取次数的影响,通过生物胺含量比较,优选出为5%三氯乙酸最佳提取溶剂,提取2次为最佳提取次数。丹磺酰氯衍生化生物胺时,对影响衍生化的衍生剂浓度和衍生时间两个因素的考察表明,除腐胺和酪胺外,其它生物胺与不同浓度的丹磺酰氯衍生化效率不大,因此,本实验采用丹磺酰氯的浓度为5mg/mL,各生物胺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0min。通过液质联用对苯甲酰氯衍生物进行碎片结构分析,发现丹磺酰氯不仅与生物胺氨基位发生酰化反应,同时与酚羟基如酪胺发生酰化反应。该衍生化方法中9种生物胺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可用于同时测定蜈蚣中9种生物胺含量。不同产地蜈蚣中组胺、酪胺及总生物胺含量范围为0.3245~1.5924mg/g、0.1482~0.7291mg/g及3.2924~27.2102mg/g,组胺、酪胺及总生物胺含量均较高,差异也较大,应加强蜈蚣中各种生物胺的限量控制研究。
3.对蜈蚣水浸提液、胃蛋白酶解物、胰蛋白酶解物、仿生酶解物和复合酶解物结合APTT、PT及TT体外抗凝血药效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研究表明,蜈蚣胃蛋白酶解物抗凝血效果较好,蜈蚣胰蛋白酶解物次之。采用超滤膜技术对蜈蚣胃酶解物截留得到<1kD、1~5kD、5~10kD、10~30kD不同分子量的蛋白,以APTT、PT及TT体外抗凝药效实验为考察指标,考察蜈蚣胃酶解物不同分子量肽段的抗凝活性,发现不同分子量肽段均具有抗凝活性及小分子量的肽段抗凝活性较好,表明蜈蚣中抗凝活性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较广。测定不同分子量肽段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及稳定性等,不同分子量肽段氨基酸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采用苯甲酰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批蜈蚣中的生物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蜈蚣中腐胺、尸胺、亚精胺、色胺、2-苯乙胺、精胺和组胺7种生物胺含量。结果如下:考察了水、20%~60%乙醇、5%三氯乙酸和0.4mol/L高氯酸不同提取溶剂及提取次数的影响,通过生物胺含量比较,优选出为5%三氯乙酸最佳提取溶剂,提取2次为最佳提取次数,添加3mol/mL氢氧化钠1mL为最佳量。通过液质联用对苯甲酰氯衍生产物及结构进行碎片结构分析,发现苯甲酰氯与生物胺氨基位及酚羟基都发生酰化反应。该衍生化方法中7种生物胺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可用于同时测定蜈蚣中7种生物胺含量。不同产地蜈蚣中组胺及总生物胺含量范围为0.3176~1.6924mg/g及2.5624~23.7916mg/g,组胺及总生物胺含量差异较大,应引起足够重视及加强蜈蚣中各种生物胺的限量控制研究以使确定统一标准。
2.采用丹磺酰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批蜈蚣中的生物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蜈蚣中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多巴胺、精胺9种生物胺含量。结果如下:考察了水、50%乙醇、5%三氯乙酸和0.4mol/L高氯酸不同提取溶剂及提取次数的影响,通过生物胺含量比较,优选出为5%三氯乙酸最佳提取溶剂,提取2次为最佳提取次数。丹磺酰氯衍生化生物胺时,对影响衍生化的衍生剂浓度和衍生时间两个因素的考察表明,除腐胺和酪胺外,其它生物胺与不同浓度的丹磺酰氯衍生化效率不大,因此,本实验采用丹磺酰氯的浓度为5mg/mL,各生物胺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0min。通过液质联用对苯甲酰氯衍生物进行碎片结构分析,发现丹磺酰氯不仅与生物胺氨基位发生酰化反应,同时与酚羟基如酪胺发生酰化反应。该衍生化方法中9种生物胺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可用于同时测定蜈蚣中9种生物胺含量。不同产地蜈蚣中组胺、酪胺及总生物胺含量范围为0.3245~1.5924mg/g、0.1482~0.7291mg/g及3.2924~27.2102mg/g,组胺、酪胺及总生物胺含量均较高,差异也较大,应加强蜈蚣中各种生物胺的限量控制研究。
3.对蜈蚣水浸提液、胃蛋白酶解物、胰蛋白酶解物、仿生酶解物和复合酶解物结合APTT、PT及TT体外抗凝血药效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研究表明,蜈蚣胃蛋白酶解物抗凝血效果较好,蜈蚣胰蛋白酶解物次之。采用超滤膜技术对蜈蚣胃酶解物截留得到<1kD、1~5kD、5~10kD、10~30kD不同分子量的蛋白,以APTT、PT及TT体外抗凝药效实验为考察指标,考察蜈蚣胃酶解物不同分子量肽段的抗凝活性,发现不同分子量肽段均具有抗凝活性及小分子量的肽段抗凝活性较好,表明蜈蚣中抗凝活性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较广。测定不同分子量肽段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及稳定性等,不同分子量肽段氨基酸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