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发酵液原伊鲁烷型倍半萜有效部位质量控制和药理活性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 ex Fr.)Quel]又称榛蘑、小蜜环菌、栎菌,是白磨科的药食兼用菌,在亚洲传统饮食和医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蜜环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对源于蜜环菌发酵液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酯有效部位(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of A. mellea, PSAM)的含量测定方法及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依据前人关于蜜环菌乙酸乙酯部位抗炎抗氧化活性报道及课题组的预实验,探索了PSAM的抗抑郁和抗肝损伤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PSAM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制备工艺研究
  依据PSAM中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酯的特征结构单元——邻羟基苯甲酰基的紫外光谱特征,建立了PSAM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建立的方法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面符合要求。在该含量测定方法的指导下,采用溶剂萃取法结合聚酰胺色谱法建立了PSAM的制备工艺,该有效部位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酯的含量以蜜环菌甲素计为54.5%。
  2、PSAM抗抑郁活性实验研究
  (1)联合给药实验:通过经典行为学绝望模型悬尾试验(TST)和强迫游泳试验(FST)筛选出PSAM的有效剂量和亚有效剂量;探究了抗抑郁药、拮抗剂和激动剂对PSAM抗抑郁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小鼠脑海马区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结果表明,PSAM(腹腔注射,i.p.)的有效剂量和亚有效剂量分别为1mg/kg和0.1mg/kg;小鼠在TST中的活动比FST更敏感,因此选择TST作为后续实验模型。PSAM(0.1 mg/kg,i.p.)与亚有效剂量氟西汀和瑞波西汀联用,显著降低了TST中小鼠不动时间,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PSAM(1 mg/kg,i.p.)的抗抑郁活性可以被氟哌啶醇(非选择性D2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竞争性GABA拮抗剂)、NMDA(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预处理来逆转。同时,PSAM显著增加海马DA、GABA和Glu水平,表明PSAM的抗抑郁作用可能由DA、GABA和Glu能神经系统介导。
  (2)PSAM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炎症及小鼠抑郁的影响:BV-2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蜜环菌甲素(armillarin,AR)和PSAM处理,检测细胞活力,并测定LPS诱导的BV-2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NO)以及白细胞介素(IL)-6和-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LPS(0.5 mg/kg,i.p.)处理小鼠以建立抑郁模型,行为学试验后分离血清和海马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AR和PSAM对BV-2无细胞毒性,AR和PSAM预处理可以显著下调NO和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PSAM在旷场试验(OFT)、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M)、TST和FST中均能改善LPS诱导的行为绝望症状,显著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同时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并激活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抑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NF-κB)向细胞核内的转运。综上,PSAM的抗抑郁作用与其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和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3)PSAM对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MS)诱导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通过CUMS刺激诱导小鼠抑郁,行为学试验后分离血清、海马和下丘脑,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SAM治疗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和SPT中蔗糖水摄入量,改善CUMS诱导小鼠OFT、EPM、TST和FST的抑郁行为;PSAM还降低了海马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抑制了海马caspase-9和NLRP3的表达,降低了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水平,并激活海马BDNF、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以及下丘脑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表达。综上,PSAM改善了CUMS诱导小鼠抑郁行为,与其抑制神经炎症、凋亡以及HPA轴亢进,改善突触的可塑性及其功能有关。
  3、PSAM抗肝损伤活性实验研究
  (1)PSAM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及LPS/D-GalN诱导小鼠爆发性肝损伤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AR和PSAM处理RAW264.7细胞,检测细胞活力,并测定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NO以及IL-6、IL-1β、TNF-α的水平。LPS(50μg/kg,i.p.)和D-GalN(800 mg/kg,i.p.)处理小鼠以建立肝损伤模型。造模8小时后,分离肝组织和血清,进行相关指标测试。结果表明:AR和PSAM对RAW264.7无细胞毒性,AR和PSAM预处理显著下调NO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PSAM显著地抑制了LPS/D-GalN诱导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肝脏MDA水平的升高,逆转肝脏SOD、谷胱甘肽(GSH)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降低,下调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并抑制NF-κBp65向细胞核内转运,激活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综上,PSAM表现出抗爆发性肝损伤作用,作用机理与其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2)PSAM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和四氯化碳(CCl4)诱导化学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SAM预处理不能显著抑制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因此,PSAM(7.5、30 mg/kg,i.p.)对APAP和CCl4诱导的肝损伤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IPO(即首次公开发行)的显著作用是使资源配置合理化,但是,由于我国的IPO市场存在很多扭曲的现象,如IPO的抑价现象IPO首日超额收益等,造成了IPO效率体制的低下,所以引进高效率的市场发行体制是必然选择,加入了数量歧视能力的询价体制被证明是提高IPO效率的有效机制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结构”体制以及行政制度的束缚,询价制度在我国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通过对我国股市2002—2004年(
期刊
环丙烷不仅是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单元,也是相关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分子合成的关键中间体。生物活性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可显著改变其极性、酸性、偶极矩、亲脂性以及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物理、化学及其生物学性质。目前,三氟甲基功能化环丙烷已在医药、农药、功能材料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
  1、相关实验原料合成
  本实验以2,2,2-三氟重氮乙烷(CF3CHN2)作为C2合成子,利用廉价易得的三氟乙胺盐酸盐与亚硝酸钠,在温和安全条件下高效合成9种CF3
蓝莓(Vaccinium spp.)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与东亚的多功能小浆果类果实,具有抗癌、抗氧化、保护视力、保护心血管等药用价值。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花青素是一种黄酮类水溶性天然色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增强人体免疫等生理功能,在临床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有巨大潜力,但因其稳定性较差,易受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影响,从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本文对蓝莓主要化学成分和色度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壳聚糖修饰的蓝莓花青素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东五加皮的重要药源,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截止目前,国内关于短梗五加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技术和茎皮根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此外,尽管短梗五加全株已被国家批准为可用于饮料生产的新食品原料,但在饮料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叶片苦,口感差,往往不被应用。课题组前期在探索短梗五加叶苦味物质的过程中发现,短梗五加叶中含有以chiisanoside为代表的大量的裂环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和抗急性肝损
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其鳞茎入药,味苦、甘、微凉,归肺、心经,在临床上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良药。伊犁贝母被收录在《中国药典》中的“伊贝母”项下,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维药之一,且产量较高,和同类贝母相比较具有较高的生物碱含量。现代药理学表明,伊犁贝母具有镇咳祛痰和抗炎抗菌等生理活性。为进一步了解伊犁贝母的物质基础,本实验对伊犁贝母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研究,为伊犁贝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多因素、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功能减退、认知学习能力下降。目前临床上能够有效治疗AD的药物较少,且多为治疗靶点单一,副作用较多的化学药物,因此从天然药物中开发多靶点治疗、副作用低的新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黄藤为防己科天仙藤属植物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干燥藤茎,主要成分为以黄藤素和药根碱为代表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保护神经、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我们课题
水母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具有的水螅世代(无性繁殖)和水母世代(有性繁殖)交替的特点造就其巨大的数量群体。水母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其毒液主要由多种蛋白质、酶和多肽组成。由于水母毒素非常不稳定,极易失活,为后续的分离纯化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的同时也导致了水母毒素的鉴定、蜇伤的中毒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的缓慢。近年来,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水母转录组、蛋白组数据库并通过序列比对的方式筛选水母毒液中的毒素序列可以突破传统液相色谱活性检测需要大量活性样品、鉴定数量少的限制。与此同时,以构建多组学数据库及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中草药,而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在蒸制过程中,人参皂苷的结构会发生转变,人参三醇型皂苷Rg1、Re等成分在高温或酶解状态下会转化为Rg2、Rh1、Rg6、Rk3等极性较小的次级皂苷,也被称为―热裂解皂苷‖。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调节神经及免疫系统等多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品及其相关剂型中。人参的传统功效“消渴症”与现代药理学中的“糖尿病”密切相关,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对2型糖尿病(T2DM)更是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且广泛污染于食品,农作物,饲料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备受关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真菌毒素也在很多中药材中被检出,这使得中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为Ι致癌物,因此关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研究报道最多。然而目前大多研究仅针对中药材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很少对其污染成因进行探究。由于缺乏对其污染途径的了解,因此尚无法做到通过防控环节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真菌。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蛋白质、多糖、甾体类、萜类、多酚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降糖、降血脂、抑菌、抗病毒、提高记忆力、抗炎、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活性,对阿尔茨海默症、饮食性肥胖症也有一定疗效。本文综述了金针菇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提取、分离、纯化了金针菇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
  1.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金针菇品种筛选及提取条件优化收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金针菇子实体共11种,每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