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制度与宋辽金南北对峙时期的人文政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避讳制度是一种边缘化的制度,它具有着浓厚的封建文化特征,同时又与祭祀、宗庙等事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提高统治尊严和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大肆提倡和推行所谓的纲常名教,避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经唐朝逐渐地强化和严密,到了两宋时期更趋繁数。受当时政治(特别是立法)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结合避讳在北朝的发展,可将宋辽金避讳制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作为中原文化代表的宋朝无疑走在前列。在避讳的特点上,避讳种类更全。体例更严,并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范。避讳种类更全,并且社会上下都能遵循、认可已形成深厚的避讳氛围。中原王朝的文化优势对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避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辽金的避讳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对整个避讳制度的完备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推动。辽代的避讳在中期才有起色,还比较肤浅,避讳的范围不太广泛,多避讳帝王名字,而且多是汉名。避讳的严密程度上也比较宽驰,终辽一代,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上下一体的避讳风气。继辽而起的金,走得更远一些。随着女真封建化的进展和汉化程度的深化,金朝的避讳制度在世宗朝的日趋完备,到章宗时,臻于成熟。避讳之全、避讳之严可与宋朝比肩。宋辽金的避讳制度有着极深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在宋辽金南北对峙的近三百年间,避讳制度的发展贯穿其始末,见证了南北王朝的兴衰与嬗替,见证了当时的民族融合和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在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大环境中,宋代的统治者通过唐代以来已渐趋完备的避讳制度提高皇权的统治威望和确立统治地位。避讳制度也成为统治内部倾轧的一种政治手段。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封建统治阶级意图理顺统治民族与以汉族为主的被统治群体的关系,避讳制度是水到渠成的选择。这样既可以整顿社会秩序,同时也可以得到以汉族人民为主大多数的承认,为其取得统治的合法性。在南北朝的交往中,出现了南北朝互讳。南北政治风云的纵横捭阖,直接决定着避讳的取向,作为外交礼仪,避讳制度也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痕。作为南北双方统治者,都意识到谁都无法通过战争来消灭对方、实现统一,寻求共存,一时成为南北双方的共识。虽然南北关系波澜多舛,但是和平相处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形式。南北朝全面互讳延续和确定,是双方政治势力均衡的必然结果和表现。避讳制度在法律上有着严格的规范,而且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遵循的伦理规范。避讳的风行,不仅涉及国事大体、科举程文等紧要之处,而且还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细微之处。避讳在官场和民间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避讳全面的普及趋势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且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建设与保护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针对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存在能耗大、以及生
侦察系统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方位测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向设备的体积、重量、性价比等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而圆阵干涉仪测向技术的成功研制,解决了全向覆盖、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激发员工的工作
系统模糊建模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已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并不断取得新成果。模糊建模是通过输入输出测量数据,对模糊模型中的结构和参数进行的辨识,从而对非线性系
新疆高校顶岗实习支教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新疆高师美术教育还决定着新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水平,而它又也是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源头。本文通
购物中心的开发和兴建在中国风起云涌,但由于目前国内购物中心开发商对购物中心的前期开发、后续经营管理知识认识缺失,经验亦不足,造成国内不少城市相继出现购物中心运作失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大城市群日渐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推动力,而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当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到最高阶段时,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
考试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事,国家考试更是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因素,可以说因国家考试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后,很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改良知识分子深刻地意识到民智不开则国家不强。此后,启蒙国民之半的女性,就成为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怎样,人们众说纷纭,但是“应该”往往会遮蔽学生主体的声音,掩盖职业院校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从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