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多年生簇毛麦染色体重组系准确鉴定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区段定位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簇毛麦属(Dasypyrum,原作Haynaldia),是小麦野生近缘属之一,包含二倍体一年生簇毛麦(D.villosum,基因组VV)、二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基因组VbVb)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基因组VbVbVbVb)三个物种。该属物种具有抗病、抗虫、耐寒、耐旱和高蛋白等优良性状,能够丰富日益狭窄的小麦育种基因库。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二倍体一年生簇毛麦,大量的优异资源得到了定位和解析,包括应用广泛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而多年生簇毛麦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急需推动小麦-多年生簇毛麦渐渗系的创制、Vb染色体组的解析和遗传资源挖掘进程。2005年,本实验室选育了小麦-多年生簇毛麦部分双二倍体TDH-2(AABBVbVb),为多年生簇毛麦染色体的细胞学分析和遗传资源挖掘打下了基础。为了有效地鉴别7对Vb染色体和精细定位Vb染色体所携带的优异基因,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利用染色体painting技术完成1Vb-7Vb染色体的细胞学解析;(2)开发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和分子标记用于小麦背景中Vb染色体小片段的精准鉴定和追踪;(3)鉴于小麦-多年生簇毛麦(2Vb/2D)二体代换系D11-5多年来的优良表型,本研究构建了涉及2Vb染色体的杂交群体和辐射群体,以期获得大量的小麦-多年生簇毛麦2Vb染色体缺失系和易位系,用于2Vb染色体优异基因定位,并通过转录组分析鉴定控制优良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实验室新开发的小麦族同源群探针库Synt1-Synt7对小麦-多年生簇毛麦部分双二倍体TDH-2进行染色体painting分析,结合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本研究在双二倍体水平构建了7对Vb染色体的鉴别标准。2.依照建立的Vb染色体FISH图谱标准,本研究利用连续的ND-FISH技术表征了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PI564517,同时分析了硬粒小麦-二倍体一年生簇毛麦双二倍体TDV-1,得到了以下结果:(1)一年生簇毛麦V基因组与黑麦R基因组有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多年生簇毛麦Vb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JS基因组有较近的遗传关系;(2)V基因组和Vb基因组在重复序列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仅体现在染色体端部,还存在于着丝粒区域;(3)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PI564517为同源四倍体,由二倍体多年生簇毛麦加倍而来;(4)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PI564517各组同源群染色体存在高度的多态性,在导入到小麦背景后染色体重复序列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日趋稳定。3.基于已发表的小麦近缘物种基因组序列开发设计了8个新的寡核苷酸探针,其中Oligo-7E-744可特异地识别7对Vb染色体,Oligo-7E-430可特异地识别6Vb染色体;构建了涉及27个寡核苷酸探针的Vb染色体FISH图谱,依该图谱快速鉴定了12个新型的小麦-多年生簇毛麦渐渗系,包括T6VbS.2VbL易位系、T3VbS.6VbL易位系、4Vb附加系、3VbS缺失系、3VbL-缺失系和6VbL-缺失系等,同时通过分子标记分析筛选到3VbS、4Vb、6VbS和6VbL特异标记数目分别为27、115、7和53。4.对D11-5(2Vb/2D)和新筛选的D2230(2Vb-1/2D)两个代换系的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M0-M2代进行连续FISH分析,获得了以下结果:(1)鉴定了114种小麦染色体重排事件和6种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组染色体展现了最高的易位频率(47.77%);(2)开发设计了寡核苷酸探针Oligo-k288,能够同时识别AB-基因组,可用于分析AB基因组-D基因之间的非罗伯逊易位;(3)非罗伯逊易位系中,染色体臂2BS(6)、5BS(5)、4DL(5)和6DS(4)展示较多的易位断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和亚端部区域;(4)鉴定了17种涉及2Vb染色体的易位和结构变异,2Vb染色体长臂两个Oligo-713信号区域为该染色体高频断点;(5)这些染色体易位系在农艺性状上展现了较大的遗传变异。5.对D2230中2Vb-1染色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其在不同小麦背景(台长29、绵阳11、川麦62和苏麦3号)下传递效率不同,但均低于2D染色体,在苏麦3号背景下传递最高(28.7%);在台长29和绵阳11背景下,获得2Vb-1染色体缺失系类型较高;在川麦62和苏麦3号背景下,2Vb-1染色体断裂后更容易与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鉴定了4种新型的2Vb染色体缺失系和6种W-2Vb易位系,包括三种同源易位系,即T2DS.2VbL、T2Vb-1S.2DL和T2VbL.2BL。6.通过分子标记分析筛选到183对2Vb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包含25对基于D11-5转录组数据开发设计的引物,分布于2Vb染色体9个区段;调查D11-5和D2230株系的性状显示2Vb和2Vb-1染色体的导入可显著增加小麦的穗长和单穗小穗数,且D2230株系较D11-5株系株高显著矮化;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了2Vb染色体与中间偃麦草JS基因组在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较黑麦R基因组更高,解析了D11-5和D2230株高差异的潜在原因;利用缺失系将2Vb染色体成株期抗条锈基因定位于长臂FL 0.47-0.80区段,通过参照2JS染色体组装的转录组分析,确定了两个潜在的同源候选基因Thint.05G0328100和Thint.05G0340800。综上,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开发的小麦族染色体painting新技术完成了多年生簇毛麦Vb基因组7个同源群的染色体精准解析,构建了高精密度的Vb染色体FISH图谱,比较了V和Vb染色体在重复序列上的分布差异,明确了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由二倍体多年生簇毛麦加倍而来的进化模式,创制了一批新型小麦-多年生簇毛麦渐渗系,并完成了2Vb染色体携带的优异农艺性状基因的区段定位,获得了2Vb染色体成株期抗条锈病的潜在同源候选基因,为多年生簇毛麦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识别手势动作对设备进行隔空操作是自然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基于高分辨雷达的手势动作识别具有目标信息丰富、隐私保护性能良好以及光照鲁棒性等优势,是目前手势识别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在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领域有潜在应用需求。作为传统人机交互的替代模式,现有的高分辨雷达手势识别技术着重解决手势动作识别准确性的问题,而针对识别方法高鲁棒性和低延迟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手势动作的
锂硫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1)和低成本电池体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锂硫电池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穿梭效应造成活性物质损失,导致容量衰减以及循环寿命缩短;(2)充放电产物(硫和硫化锂)导电性差,影响了反应的动力学性能;(3)含硫物种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影响电极结构的稳定性与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未来网络中数据速率需求爆炸式增长,以适应不断涌现的新型智能业务。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旨在特定区域内部署大量具有低功耗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是实现未来网络无缝覆盖、高速通信、海量接入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随着网络中接入点的密集部署导致了不规则的小小区结构,也使得其覆盖区域的干扰分布更加复杂。为了实现更高速率、更低时
在当前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理念下,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储能器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锂离子电池由于锂矿产资源匮乏、分布不均以及高昂的成本,在中国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受到明显的限制。为开发新一代低成本储能器件,有机钾离子电池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相比于常规的无机材料在储钾时普遍存在的结构坍塌、稳定性差等问题,有机材料被证明可以稳定存储离子半径更大的钾离子,具有绿色环保、结构可设计以及性能可调控
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发生转变,可再生能源并网渗透率不断增加,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极大冲击,仅依靠传统手段来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方式面临严峻挑战。需求侧负荷资源通过灵活聚合后参与系统优化调度,可以有效抑制新能源波动问题,然而传统负荷聚合方法没有充分考虑用户响应意愿差异,进而在调度过程中对用户用电体验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无法满足电网精细化管控需求。本文以海量柔
基于随机分布反馈的光纤随机激光器打破了人们对激光器的常规认知。其复杂的物理机制和开放腔结构为光纤激光器的基础研究和多维度调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鉴于其无纵模、输出稳定、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光纤随机激光器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形态向多样化拓展。从光谱演变、时域特性等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到宽带可调谐、多波长、窄线宽、高功率、低噪声等多类型光源的实现,再到从近红外到可见光和中红外的
当今社会的发展还是主要依靠化石燃料,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氢气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而且燃烧产物是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应用前景广阔,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往往要克服高的反应势垒,需要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势垒,从而提高产氢效率。目前贵金属Pt仍然是最有效的HER催化剂,但受限于数量稀少且
分子筛由于具有可调控的酸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热/水热稳定性以及丰富的孔道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离子交换、催化以及一些新兴领域。其中,钛硅分子筛titanium silicalite-1(TS-1)归属于MFI拓扑结构具有双十元环孔道,Beta分子筛归属于*BEA拓扑结构具有三维十二元环孔道,它们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择形性,是两种重要的工业催化剂。然而传统分子筛催
胶囊神经网络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以向量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其特点是能够有效学习图像中实体之间的空间层级信息。深度胶囊神经网络则是胶囊模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兴的深度学习模型,其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缺少适合深度结构的胶囊路由算法、缺少合理的网络架构、模型参数需求量过大、缺少有效的胶囊正则化方法等。为进一步推动深度胶囊神经网络的理论完善,本文针对上述这些
蛋白质是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体内,蛋白质需要与配体发生结合作用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因此准确识别蛋白质与配体的结合位点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型药物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所使用的信息种类,蛋白质-配体结合位点预测研究可分为基于序列信息的预测方法和基于结构信息的预测方法。基于序列信息的预测方法仅使用从蛋白质序列中提取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