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本次声信号的模式分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q59157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都可能产生一种人耳无法感知的低频信号,这种信号就是次声波,它的频率通常在0.002-20Hz之间。随着人们对次声信号研究的深入,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信息也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组织成立,认定次声信号是4种核试验检测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次声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模式识别理论在很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重视,次声监测领域也不例外。在实际应用中,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次声信号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环境噪声,分类识别工作主要是将特定的某种次声信号从强背景干扰噪声中提取出来,同时与其他类型的次声事件进行区分。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模式识别,次声分类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诸如陨石降落与火箭发射时产生的次声信号与其他声信号相比发生几率较小,样本数量稀缺,基于大数量样本模型的深度学习理论等分类方法在次声信号的模式识别中阻碍重重;二是由于次声信号本身的低频特性,导致其易受环境风等背景噪声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使次声信号达到高准确率分类的难度,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从次声信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方面出发,对模式分类技术展开研究,旨在小样本数据量的前提下,提高次声事件的识别准确率。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论文以地震、化学爆炸、陨石降落和火箭发射4类事件产生的次声信号为原始数据,首先,针对其易受背景噪声影响的性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信号质量;然后,将3种特征提取方技术与在小样本模型中表现优异的LSSVM分类方法相结合,研究基于信息熵的特征提取技术、基于信息熵与EMD分解的特征提取技术与基于希尔伯特变换与EMD分解的特征提取技术的特征有效性,通过Matlab仿真得出分类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信号分解方法与分类器参数两方面对模式分类流程进行优化,对比EMD方法与EEMD、CEEMD方法的分解效果,并对LSSVM算法进行网格优化,进一步提高次声事件的分类准确率,通过实验证明优化效果较为明显,最终对小样本事件的最优模式识别方法进行选定,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水运业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部分的物流运输任务,在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合国际竞争力提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大力实行,“十三五”时期的水运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国家对水运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如何使现代水运业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全方位对外开放,成了我们每一个水利人需要面对的问题。船闸作为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主要参与植物中棉子糖类多糖的合成,在植物碳水化物的分配,种子脱水及非生物逆境响应等生物过程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及作用发挥的机制仍不明确
特别处理(以下简称ST)公告效应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所谓特别处理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因为财务异常状况或其他异常状况导致证券交易所限制其股票的交易活动1。我国学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举牌作为一种战略投资手段,受到投资者的推崇。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举牌事件也逐年增多。从1993年“宝延风波”算起,我国资本市场总共发
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是一种极具潜力可应用于模拟较大规模分子体系(>10,000个原子)化学反应的新方法。大规模ReaxFF MD模拟得到的原子轨迹和键级信息中蕴含着复杂的化学反应信息,人工分析机理并不现实。作者课题组开发的国际上首个反应分子动力学分析与可视化工具VARxMD,可从模拟结果中自动获取物种信息和详细的化学反应列表,并实现了基于子结构等特征对反应物种及其参与的反应进
本研究在金针菇的基因组中注释到1 1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稻草和木屑作为诱导物对金针菇漆酶基因家族的影响,筛选出两个差异表达较明显
目的:疟疾是疟原虫通过媒介昆虫蚊传播的最为严重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有数十万人因罹患疟疾而死亡。疟原虫的发育经历肝内期、红内期和蚊内期三个发育阶段,以及脊椎动物和
背景: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足够的分子靶点,在临床上无法彻底治愈。研究表明,肿瘤的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流密度分布是核聚变等离子体的重要参数。等离子体电流密度的测量对于研究等离子体电流输运物理机制、理解等离子体磁流体不稳定性和提升等离子体约束水
高坝泄洪期间,下泄水体往往具有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过饱和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下游河道鱼类的生存,这已成为水电工程中日益严重的生态风险。对于过饱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