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L.)耐盐生理机制对选育优良耐盐品种以及在盐渍化区域扩大银杏种植面积、解决融雪剂对银杏行道树生长影响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条件控制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0.2%、0.4%、0.6%、0.8%、1.0%)对三年生银杏幼树生长、组织形态、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提出银杏耐性能力评价监测指标,为深入研究植物耐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该三年生银杏幼树具有一定耐盐性,0.2%-0.8%Na Cl处理组的存活率均达到100%。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银杏株高和地径的相对增长率呈降低趋势。在胁迫64d时,0.2%Na Cl处理组(实测盆土浓度0.44%)株高增长率达到最高值26.8%,说明该幼树可以在0.44%Na Cl盐渍化土壤中保持良好长势。2.银杏幼树的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对盐胁迫具有一定适应性。从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布、闭合时间和程度不一,保卫细胞下陷,副卫细胞隆起,说明银杏可能通过气孔调节来控制水蒸气和CO2出入,降低蒸腾速率,维持光合速率。叶片角质层增厚,叶表面包被一层管状蜡质晶体,这可能是减少蒸腾、降低叶温的自我保护方式。在茎薄壁细胞中可见大量盐簇晶体,说明银杏幼树具有一定储盐能力。在髓薄壁细胞中布满椭圆形淀粉粒,这也许与盐胁迫和银杏的季节生长规律有关。3.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对盐胁迫有一定适应性。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效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中午12:00有“午休”现象,可能是中午光照太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或PSII光反应中心发生过激化,使光化学反应钝化抑制了光合作用。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Pn、Gs、Tr呈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整体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WUE呈先升后降趋势。在胁迫期间,Pn的降低在低浓度处理组以气孔限制为主,高浓度处理组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可能是高浓度使银杏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所致。0.2%Na Cl胁迫可促进银杏光合作用,超过这一浓度银杏的碳同化被抑制。4.在盐胁迫下,银杏幼树光合色素合成受阻。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Chlt、Chla、Chl b、Car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是0.2%Na Cl处理组的Chlt、Chl b含量在胁迫64d时仍达到同期最高值,分别为1.851 mg g-1 FW、0.562 mg g-1 FW。这可能是盐胁迫使叶绿素酶活性增强或叶绿素结构被破坏等原因造成的,也说明在0.44%Na Cl土壤中,银杏幼树光合色素捕获和传递光能的能力并没有减弱。5.银杏幼树叶绿素荧光对盐胁迫的响应。在胁迫前期所有处理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表明PSII反应中心尚未遭受破坏。在胁迫后期,低浓度处理组(0.2%、0.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高浓度处理组(0.6%、0.8%、1.0%)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浓度越大响应时间越早、降低幅度越大。如0.6%、0.8%、1.0%Na Cl处理组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Fv/Fm分别从胁迫第50d、36d、29d起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分别从64d、36d、22d起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土壤盐浓度超过0.87%、胁迫时间延长可能会导致PSII遭受破坏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6.抗氧化系统活性的提高是银杏幼树抵御盐胁迫的积极响应。盐胁迫后银杏幼树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随胁迫时间延长,银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提取物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对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对羟基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AT和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15d达到峰值,SOD、POD、GSH含量在36d达到峰值,类黄酮含量在64d达到峰值。7.银杏幼树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耐盐性。0.4%Na Cl处理组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06 mg·g-1。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银杏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胁迫后期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这说明在胁迫初期,可溶性蛋白发挥了渗透调节作用,而在胁迫后期脯氨酸成为主要渗透调节物质。8.银杏幼树生长和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胁迫64d时,盐浓度与幼树株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土壤和枝条水势以及叶片的Pn、Gs、Tr、Ls、WUE、Chlt、Chla、Fv/Fm、ΦPSII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qN、qP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i、细胞膜透性、SOD、POD、GSH、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b、Car、MDA、CAT和对·OH自由基清除率不相关。综上,银杏的耐盐性是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的适应、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等多个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可以在小于0.44%Na Cl土壤中种植该银杏品种。根据耐盐指标的贡献率,枝条水势、叶绿体色素、光合作用参数和POD活性对盐胁迫较敏感,在实践中可用于监测和评价银杏的耐盐性。
其他文献
基因复制可为物种的演化提供遗传基础。复制事件的产生主要有三种类型:染色体非对等交换、转座复制以及全基因组复制。复制基因有三类演化结果,即新功能化、亚功能化和丢失。通常全基因组复制产生的复制基因经新功能化或亚功能化进化出不同的功能,为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以及生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等提供新的适应性,对物种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玉米基因组较庞大,且复制基因多,现有研究推测玉米经历了至少三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熔盐电解精炼法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之一。研究锕系和镧系元素在不同电极上电沉积机制,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为熔盐电解分离提取锕系和镧系元素提供基础数据是非常必要的。本工作在Li Cl-KCl熔盐体系中,以固态金属(W、Mg和Cu)和液态金属(Zn和Bi)为工作电极,在723-923 K温度范围内,探讨镧系元素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并从电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比较不同电
在世界范围的能源转型阶段,我国提出了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且热电联产机组在火电中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在供暖期,热电联产机组采用“以热定电”运行方式优先满足供热,占用了大部分发电空间,剩余发电空间难以满足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需求,从而导致大量的弃风、弃光。为缓解新能源上网与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之间的冲突,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热电企业进行运行灵
稀土掺杂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优异的可逆荧光调控特性,在荧光开光、光存储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所研究的具有荧光调控行为的光致变色材料在光信息存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可见光不敏感、荧光调控率低以及单一波段的荧光读出等。为此,本文将具有特征红色发光的Eu3+和特征绿色发光的Tb3+作为激活剂,分别引入铌酸钾钠(KNN)光致变色基体中,实现了荧光调控比率的显著提高;同时,利用Eu3+和T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道盲均衡和信号识别是无线电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无线电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无线通信设备和通信数据量爆炸式增长,进而导致电磁频谱资源愈发匮乏,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此外,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同样也使得非法干扰源的设计与实现更加容易。私设电台、“黑广播”、“伪基站”等非授权广播电台屡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稳定性好等优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涵盖了从民用到军用的各个领域,并在各种数码电子产品和混合(纯电)动力汽车以及军用电子产品居于统治地位,其在小/微型器件甚至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被纳入未来的发展方向。小型化,薄型化的发展趋势直接促成了锂离子电池在柔性器件或者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它也被视为柔性装备最有前途的动力源之一。在应用于柔性器件时,除基本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下游制造业对钢品质要求越发严苛,研发高强韧性、高耐腐蚀性钢种将是未来钢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微量稀土的添加便可大幅度提升钢材的综合性能,当前的研究以实验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微观尺度上的认识,致使稀土的作用本质及内在机理不明确,缺少理论指导是发展稀土在钢中广泛应用的最大瓶颈。本文采用理论计算结合实验研究的研究方法探索稀土Ce在钢中作用的微观机理,以Ce在钢中的不同赋存状
磷素流失及重金属污染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口增长与资源流失的压力下,如何减少磷素流失,控制重金属污染,提高农田产出及保障粮食安全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生物炭因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可降低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是一种环保、经济且有效的修复材料,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研究以猪粪生物炭(Swinemanure-derivedbiochar,MB)、玉米秸秆生物炭(Maize st
大量现实世界的复杂系统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单元构成,单元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抽象成复杂网络进行描述,研究者发现它们具有无标度、小世界、同(异)配性、层次结构和社团结构等部分或全部特性。经典传播模型只关注节点不同状态或类型之间的变化过程,而不考虑网络结构的影响。然而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研究更加关注网络结构、载体的行为模式、传播特征以及演化过程等因素影响。网络结构的研究从节点逐步拓展到簇、社团和层次结构,从
本文介绍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20例,经针刺出针后5~10分钟能排尿者12例,15~60分钟排尿者8例,无1例需导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