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对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大鼠急性脑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合生物素染色技术和神经药理学手段研究尼古丁对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频率、膜电位及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机制。  方法:生后14-21天(Postnatal day14-21,P14-P21)的Wistar雄性大鼠,使用异氟烷麻醉后断头取脑,使用振动切片机制备厚度为250μm内含PVN的下丘脑切片。在室温下,将下丘脑切片置于冲95%O2和5%CO2混合气体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1小时以上。人工脑脊液由以下成分构成(in mM):118 NaCl,3 KCl,1 MgCl2.6H2O,1 NaH2PO4.2H2O,25 NaHCO3,10 D-Glucose,2 CaCl2; pH:7.3-7.4,渗透压为295-305 mOsM。记录电极内灌装10微升电极内液,电极阻抗为4-6 MΩ。联合全细胞膜片钳、生物素染色和神经药理学手段研究尼古丁对PVN神经内大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膜电位和sIPSP的影响。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是通过Axon-700B膜片钳放大器、Digidata1400A系列数模转换器、Clampex10.4数据包和电脑来实现的,数据采集后存于移动硬盘和DVD光盘用于分析,只有记录完整且基线稳定的实验数据用于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束后切片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ABC试剂盒进行染色,封片,照相,分析记录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电生理实验数据分析采用Clampfit10.4软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⑴在电流钳记录模式下,灌流尼古丁(1μM)可导致38.7%的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放电频率降出现可逆性降低,伴有膜电位超极化。⑵尼古丁对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自发性活动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存性,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为17μM。⑶尼古丁对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自发性活动的抑制作用对河豚毒素(TTX,0.5μM)敏感,同时TTX可阻断神经元自发性动作电位的发生以及尼古丁诱导的膜电位超极化。⑷尼古丁可显著增加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抑制性突触电位(IPSP)的发生频率,但不增加IPSP振幅。  结论:尼古丁通过增加抑制性传入而降低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提示尼古丁可通过突触前行为抑制PVN神经内大细胞神经元活动,并参与调节PVN神经元内分泌调节活动。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 方法:选择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及正常人新鲜便样各15例,收集大肠的脱落细胞;分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反向运载工具,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运送回肝脏进行代谢,在清除胆固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许多研究证实H
本论文研究是在臧晓南博士构建的转牙鲆生长激素基因集胞藻基础上进行的。转牙鲆生长激素集胞藻通过鱼类生长因子在饵料生物体内表达,能够明显促进鱼类的生长,可以被用来开发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表面响应的方法相结合,对产植酸酶培养基组分及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如下:燕麦1.0%(w/v),葡萄糖2.0%(w/v),硫酸铵2.3%(w/v)氯化钠2.0%(w/v),初始pH6.3,培养温度28℃,培养7
为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存活时间内大鼠大脑皮质不同区域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本实验选取42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15min再灌注6h、12h、24h组,缺血2h再灌注6h
目的通过研究体外培养大鼠胸腺细胞的自然凋亡和褪黑素对其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索褪黑素影响胸腺细胞凋亡的机制,进一步揭示褪黑素与胸腺发育及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
贝类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三倍体贝类由于育性差、生长快、品质好等诸多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供体细胞在宿主体内的成活是移植成功的关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
学位
本文探索了异源冷冻精子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大西洋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雌核发育的条件,建立了采用冷冻保存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精液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