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对灞河流域径流情势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从而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环境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尤其是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灞河流域各气象要素和径流的趋势、周期突变点等变化特征;应用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方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分析了灞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灞河上游和下游径流变化的影响;以浐灞生态区的供用水情况为基础,分析了径流减少和洪水变化对浐灞生态区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1)灞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增大趋势,灞河流域蒸发量、降水量和灞河上游蒸发量都有减少趋势,灞河上游罗李村站的径流量和下游马渡王站的径流量都有减少趋势;灞河流域年平均气温、蒸发量和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都为28a左右,第二主周期为为17a左右;灞河上游罗李村站的径流量和下游马渡王水文站径流量的第一主周期都为17a左右;灞河流域年平均气温突变点发生在1999年,灞河流域上游年蒸发量突变点发生在1977年,灞河流域年蒸发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81年,灞河流域降水和上游径流量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点,灞河下游马渡王站的径流量突变点发生在1988年。  (2)人类活动对灞河上游径流量变化基本无影响,影响径流量变化主要是气候因素。灞河上游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不能观察到显著的拐点,因此定性得到气候变化是灞河上游径流改变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径流基本无影响。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计算得到气候变化对灞河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95.46%,人类活动对灞河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4.54%。在气候因素中,蒸发量和降水量对灞河上游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44%和87.02%,降水的影响大于蒸发。  人类活动对灞河下游径流量变化大于气候变化对其影响。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计算得到气候变化对灞河下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30.99%,人类活动对其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69.01%。气候变化的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从41.05%减少到25.98%,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从58.95%增加到74.02%,说明人类活动对灞河下游径流量的影响在不断的加大。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计算得到气候变化对灞河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36.79%,人类活动对灞河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63.21%。在气候因素中,年均气温对灞河下游径流量的变化无影响,蒸发量和降水量对灞河下游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23%和32.56%,降水的影响大于蒸发。  (3)浐灞生态区来水量在总量上远超过其生态用水量,近期其径流总量减少对于浐灞生态区的生态用水量影响较小。浐河和灞河汛期很大一部分洪水不能利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浐灞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合理开发利用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才能保障浐灞河流域各区域的用水安全。
其他文献
高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在作物生产中极大的影响了作物的产量。甘氨酸甜菜碱(甜菜碱)是一种小分子量的相容性物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在受到环境胁迫时会
  洪堡大学理念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的"自我塑造",这条原则的思想根基来源于洪堡秉持的"统一"的世界观和"类比"的认识论。进入现代社会以
  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库,分析社会流动规则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的个体特质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并利用Ologit回归模型探讨社会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结果
  20世纪末(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确立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学的财政管理体制,本文对此后的2001-2010年近十年我国地方普通高校预算内生均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及
  在工程技术推动下的城市快速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人类文明孵化器和载体的城市逐渐忘却了其历史文化传承的功能。究其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至上的尊崇难辞其咎,而对城市的拯
从1996年南海岩第一次去甘南创作了大批以藏民生活为主题的绘画开始,到藏民生活中去就如同他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每年春节过后、正月十五之前,大半时间他在甘南会会老朋友,积累创作素材,至今已经20余次。在南海岩的作品中,通过藏民形象的转变,见证了藏区的发展。  1999年南海岩的《阳光璀璨》、《净土》分别获第九届全国美展、第二届中国画大展铜奖后,2001年《虔诚》又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被中国美术馆
  近年来,与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相伴出现了"教育集团化办学""教师流动制度""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城乡教育一体化"等具体的制度安排。通过对华东某市的实地调研发现,各区域
第一次来到美国。对美国毫无概念。先前对萨金特也有些了解。知道他是一个美国画家,专画些漂亮的裙装白种女人,画面十分漂亮、美丽。我不喜欢。我不喜欢过于美丽的东西。我总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校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内容。我们根据前期编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指标,设计了"北京市高等院校国际化——数据采集表",通过这套问卷对北京市高校进行国际
会议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就是高等教育的殖民化过程。在殖民活动一开始,宗主国就有意识地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待殖民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被彻底瓦解之后,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