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催化剂催化单糖选择性氧化生成糖酸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质资源由于其来源丰富、可再生且能够提供可持续碳源等特点,被认为是化石资源的理想替代能源。糖酸作为木质纤维生物质重要组成单元单糖选择性氧化的重要产物,在食品、化工、医药以及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和开发绿色高效的制备糖酸的催化体系对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一系列碳基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单糖制备糖酸,并对催化体系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不同酸碱性的碳纳米管为载体,贵金属钯为活性中心,制备表面功能化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单糖氧化合成糖酸。研究发现,载体的酸碱性是影响催化剂性能差异的关键因素,其中碱性载体制备的Pd/CNT-N比酸性载体制备的Pd/CNT-O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以Pd/CNT-N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0°C、反应时间为180 min的最佳条件下,葡萄糖酸和木糖酸得率分别高达98.3%和95.8%,实现在室温条件下催化单糖氧化制备糖酸。此外,Pd/CNT-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DFT计算结果表明,木糖氧化生成木糖酸的反应路径主要包括OH-离子活化、木糖分子吸附、醛基C-H键断裂、吸附木糖酸生成及木糖酸脱附五个步骤。Pd/CNT-N催化木糖氧化的反应能垒为0.56 e V,低于Pd/CNT-O的0.66 e V,从理论上验证了碱性载体比酸性载体更加有利于单糖氧化生成糖酸。2、以HNO3酸化或NH3碱化的碳纳米管为载体,贵金属金为活性中心,制备了Au/CNT-O酸性催化剂和Au/CNT-N碱性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无碱催化单糖氧化合成糖酸。研究发现,Au/CNT-O表面含有酸性含氧官能团,Au/CNT-N表面含有碱性含氮官能团,其中碱性含氮官能团比酸性含氧官能团更加有助于促进单糖氧化生成糖酸。以Au/CNT-N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90°C、反应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葡萄糖酸和木糖酸得率分别高达93.3%和94.3%。此外,Au/CNT-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Au/CNT-N催化体系中单糖氧化和糖酸生成的反应速率常数均大于Au/CNT-O催化体系,并且反应活化能更低,说明Au/CNT-N比Au/CNT-O催化单糖氧化生成糖酸的速率更快、所需要的能量更低,从本质上解释了碱性含氮官能团比酸性含氧官能团更加有利于单糖氧化反应的进行。3、以双氰胺为碳源和氮源,非贵金属镍为活性中心,通过热解法原位制备镍包埋于氮掺杂碳纳米管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单糖氧化合成糖酸。研究发现,在热解温度为700°C下制备的Ni-NCNT-700的催化活性最高,葡萄糖酸和木糖酸得率分别高达90.8%和88.4%。此外,Ni-NCNT-700具有较强的磁性,有助于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实验结果显示,反应体系中的碱和氧在单糖氧化生成糖酸的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DFT计算结果表明,以OH-或O2为氧化剂,木糖氧化生成木糖酸的反应路径主要包括OH-离子或O2活化、木糖分子吸附、醛基C-H键断裂、吸附木糖酸生成及木糖酸脱附五个步骤。以OH-为氧化剂时木糖氧化生成木糖酸的反应能垒低于O2作为氧化剂时的反应能垒,表明以OH-为氧化剂的路径是木糖氧化反应的优势路径。4、以壳聚糖为碳源和氮源,HNO3为溶解剂,通过热解法原位制备氮掺杂碳无金属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单糖氧化合成糖酸。研究发现,当热解温度为800°C,HNO3用量为5 mmol/g时制备的NC-800-5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100°C,反应时间为30 min,催化剂用量为100 mg,Na OH用量为2 mmol,氧气压力为1 MPa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葡萄糖酸和木糖酸得率分别达到55.6%和57.4%。此外,再生后的NC-800-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DFT计算结果表明,石墨氮是NC-800-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中心。
其他文献
创伤修复是人类的永续需求,而实现伤口闭合或受损组织复位固定是创伤修复的先决条件。相比与其他创伤修复方式如缝合线、吻合器、贴片等,生物粘合剂具有操作便利、不造成二次组织损伤、广泛的伤口适应性等优势,是理想的创伤修复材料。生物粘合剂以液体形态附着在受损组织界面(界面黏附,adhesive),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固化形成结合作用(共黏附,cohesive),从而实现伤口闭合或组织复位固定。因此,在具备良好界
在机械装备制造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的同时,高端装备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加严苛的服役工况,而机械装备中的结合面性能将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运行环境和更高标准的性能要求,准确预测和控制结合面的接触行为是研制高端装备的基础和关键。机械结合面的切向作用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摩擦模型,由于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始终未形成普适性的结合面接触理论。而且综观结合面的动、静态特性研
人们在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领海主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受海洋生物污损的困扰。海洋生物污损是指海洋微生物和动植物在各类船舶和海洋装备设施表面附着、生长而形成的生物垢。当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是使用防污剂释放型涂料,但防污剂不仅对靶标/非靶标生物具有毒杀作用,而且大量的使用会在海洋环境中积累,对海洋生态不利。本论文围绕生态友好防污这一主题,以“源于自然,用于自然”为指导思想,设计并制备了生物基可
金属卤化钙钛矿是新型的具有优异光电性质的材料。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经过近5年的发展,在效率上已经取得飞速突破,成为发展最快的发光技术,其中近红外、红光、绿光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已经超过20%。但是,蓝光钙钛矿LED的效率提升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光色的器件。另外,如何将红绿蓝钙钛矿集成为白光钙钛矿LED依然是领域内的极大挑战。因此,本论文的研究
钙钛矿太阳电池从诞生至今经历了飞速地发展,如今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然而为了达到商业化的需求并且能够与目前市场已经广泛应用的太阳电池相竞争,钙钛矿太阳电池仍然亟需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来看,器件主要是由钙钛矿吸光层和相应的电荷传输层界面组成。因此要改善器件整体的光电效率和稳定性必须针对性地提升钙钛矿层和传输层的性能和稳定性。本论文主要围绕钙钛矿的组分和传输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水分解制氢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光电极半导体材料作为PEC电池的核心组件,决定系统的太阳能到氢能转换(STH)效率。InGaN纳米柱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的直接带隙(3.4 e V~0.69 e V)、合适的能带边缘电势及较大的反应活性面积,是实现高效制氢的理想光电极材料,在PEC水分解领域展示出巨大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导致InGaN纳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如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载流子扩散长度、高光吸收系数和可溶液加工性等,在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钙钛矿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在短短的十二年时间内从3.8%提高到了25.5%,展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然而,由于钙钛矿对空气中水分和氧气十分敏感,大多数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是在严格控制的惰性环境中制备的,这样的环境只能通过使用复杂的空气或湿度控制系统来实现,所以不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资源作为一种计算资源服务,已深入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中,服务的范围和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对网络资源实现高效的资源调度、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虚拟网络映射问题(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VNE)是经典的网络资源调度问题,并且是融合了复杂网络结构的NP-难问题
近年来,新冠疫情、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频发给人类生命与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与经济发展。为了迅速控制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应急救援车辆必须在动态交通环境和交通拥堵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下将救援人员与物资以最快速度送到现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稳定现场秩序。然而,受道路交通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应急救援车辆在路段交汇处遭遇交通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救援人员和人民的生命安
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电子、光学、催化与储能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各种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方法也应运而生。其中,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低温合成法成为研究热点。但使用该方法制备纳米颗粒时,一般会用到有一定毒性的前驱体(酯类化合物或金属醇盐)或有机溶剂。从环保和商业角度而言,选用环境友好及价廉的前驱体和溶剂,以实现快速批量化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很有必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