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分及界面调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太阳电池从诞生至今经历了飞速地发展,如今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然而为了达到商业化的需求并且能够与目前市场已经广泛应用的太阳电池相竞争,钙钛矿太阳电池仍然亟需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来看,器件主要是由钙钛矿吸光层和相应的电荷传输层界面组成。因此要改善器件整体的光电效率和稳定性必须针对性地提升钙钛矿层和传输层的性能和稳定性。本论文主要围绕钙钛矿的组分和传输层界面的调控来提高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在钙钛矿的组分方面,不同离子组成对钙钛矿的结晶、形貌、能级结构、缺陷态密度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而传输层界面的能级结构和载流子迁移率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电荷抽取和传输效率至关重要。同时,传输层材料本身的稳定性也会影响整个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因此通过钙钛矿的组分和传输层界面的调控来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的策略。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通过SnO2/Zn O双电子传输层来提高CsPbI2Br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发现双电子传输层能够有效地减少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能量损失。由于我们在钙钛矿和氧化锡界面插入了一层具有更高导带底(CBM)的氧化锌,从而改善了钙钛矿和氧化锡之间的能级匹配,增强了载流子的抽取和传输效率,同时抑制了载流子复合。而且,我们发现在Sn O2/Zn O双电子传输层上生长的钙钛矿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以及全覆盖且无针孔的表面形貌。基于Sn O2/Zn O双电子传输层的Cs Pb I2Br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达14.6%,这是当时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之一。而且器件开路电压达到了1.23 V,相对于单层Sn O2器件的开路电压(1.06 V)具有明显提高。此外,基于双电子传输层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还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通过在A位掺杂甲脒(FA)离子形成了FA/Cs双阳离子钙钛矿太阳电池。甲脒离子的掺入成功减小了钙钛矿的带隙,从而扩大了钙钛矿的光吸收范围。与此同时,甲脒离子的掺入还能提高钙钛矿的结构稳定性,抑制非钙钛矿相的生成,从而提高钙钛矿的相纯度。我们还发现随着甲脒离子的掺入,钙钛矿的晶粒尺寸在不断增大,晶粒的形状更加规则,薄膜的结晶性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薄膜的缺陷态和器件的载流子动力学分析发现FA离子能够降低钙钛矿薄膜的缺陷态密度,抑制缺陷态引起的载流子复合,同时还能够增强载流子的收集。最终,我们通过FA/Cs比例的优化,得到了具有最佳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的FA0.9Cs0.1Pb I3钙钛矿太阳电池,其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8.4%。同时相对其他FA/Cs比例的钙钛矿太阳电池,FA0.9Cs0.1Pb I3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显著提高的光稳定性。在第四章中,我们采用碘化锌掺杂钙钛矿来进一步提高FA0.9Cs0.1Pb I3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发现当少量碘化锌掺杂钙钛矿时,锌离子会以替位离子或间隙离子的方式进入钙钛矿晶格,从而参与钙钛矿的结晶过程。锌掺杂提高了钙钛矿的结晶性和表面覆盖度。而且锌掺杂会抑制钙钛矿的相分离,提高薄膜的相纯度,从而有利于钙钛矿的稳定性。当碘化锌的掺入量继续增大时,锌离子会聚集在钙钛矿的晶界并且对晶界处的缺陷起到钝化作用。通过优化锌离子的掺杂量,由于锌掺杂对钙钛矿薄膜结晶性的增强和其缺陷钝化的效应,钙钛矿薄膜的缺陷态密度得到了减少,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载流子复合得到了抑制。因此,锌掺杂的FA0.9Cs0.1Pb I3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效率提高到了20.7%。同时,掺杂后的钙钛矿的光稳定性也表现突出。这种新型掺杂策略为进一步设计钙钛矿的组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第五章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基于新型聚合物空穴传输层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我们选取了PTAA、P3HT和PM7三种聚合物材料作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空穴传输层。通过对三种材料的迁移率和能级结构比较发现,P3HT和PM7相对PTAA具有更高的空穴迁移率。同时PM7的HOMO能级与钙钛矿的价带顶(VBM)最为接近,而P3HT的HOMO能级与钙钛矿的VBM差距最大。通过器件的载流子动力学分析发现,PM7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载流子复合相对最低,而且其载流子抽取效率相对最高。我们将这一结果归功于PM7与钙钛矿匹配的能级和较高的迁移率。基于PM7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拥有效率接近19%的最佳性能。与此同时,在光稳定性方面,基于PM7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相对其他两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型稳定聚合物空穴传输层的研究为将来钙钛矿太阳电池大面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光学玻璃BK7具有优异且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生物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光学玻璃的磨削加工能够兼顾高效率及高精度的加工需求,而近年来工程砂轮因其优秀的磨削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磨削机理仍未明确,因此目前工程砂轮在光学玻璃上的应用较少。本文首先对工程砂轮表面的磨粒排布的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新的工程砂轮排布模型,解决了旧模型对排布角度的限制。同时,为了更好地描述不同砂轮表面磨粒排布
针对空军战略转型对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紧紧围绕部队岗位能力需求,探讨了新时代空军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文章首先聚焦空军部队使命任务,瞄准一线部队人才需求和新质新域力量发展,提出院校需尽快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课程体系设置。其次,要持续深化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牢固树立“为战育人”的教学理念,突出“学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信息化技术运用。最后,针对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探索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成为当下制冷行业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卡路里(Caloric)效应的新型制冷技术采用具有特殊热效应的固体材料作为制冷工质,具有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运行安静等特点,其中,基于磁热效应的室温磁制冷技术被认为是缓解气候变化压力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案。应用于室温范围内的磁制冷技术仍不够成熟,现阶
从液相中结晶是经典的分离、纯化单元操作,对晶体产品的质量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目前,晶体产品的生产呈现多样化、精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趋势,对晶体形态、溶解度、溶解速率、压缩性和生物利用度等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出高效可靠的调控方法,研究者对液相结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采用实验、在线-离线表征结合分子模拟方法,探讨了添加剂和溶剂、聚合物模板、水凝胶等诱导方法对模型物结晶形态的影响,
蛋白质是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同时也是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与各类材料表面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蛋白质在溶液和界面处的变性、吸附、折叠等行为与其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研究环境因素对蛋白质的溶液和界面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蛋白质功能实现的机制和蛋白质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在本论文中,作者应用低场核磁共振弛豫谱、和频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溶液中和界面处的蛋白质与多肽的变性、吸附、折叠等行为进
黄钾铁矾[KFe3(SO4)2(OH)6]是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中常见的铁硫酸盐次生矿物,其具有广泛的类质同象特征,能够共沉淀水体中的砷(As)等重金属离子。然而,黄钾铁矾属于亚稳态矿物,环境条件改变易引起黄钾铁矾溶解或相转变为其他热力学更稳定的矿物如针铁矿和蓝铁矿等,使得其固定的As释放,进入水体。微生物活动是影响黄钾铁矾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硫酸盐还原菌(SRB)是AMD环境中常见的一类
创伤修复是人类的永续需求,而实现伤口闭合或受损组织复位固定是创伤修复的先决条件。相比与其他创伤修复方式如缝合线、吻合器、贴片等,生物粘合剂具有操作便利、不造成二次组织损伤、广泛的伤口适应性等优势,是理想的创伤修复材料。生物粘合剂以液体形态附着在受损组织界面(界面黏附,adhesive),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固化形成结合作用(共黏附,cohesive),从而实现伤口闭合或组织复位固定。因此,在具备良好界
在机械装备制造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的同时,高端装备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加严苛的服役工况,而机械装备中的结合面性能将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运行环境和更高标准的性能要求,准确预测和控制结合面的接触行为是研制高端装备的基础和关键。机械结合面的切向作用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摩擦模型,由于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始终未形成普适性的结合面接触理论。而且综观结合面的动、静态特性研
人们在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领海主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受海洋生物污损的困扰。海洋生物污损是指海洋微生物和动植物在各类船舶和海洋装备设施表面附着、生长而形成的生物垢。当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是使用防污剂释放型涂料,但防污剂不仅对靶标/非靶标生物具有毒杀作用,而且大量的使用会在海洋环境中积累,对海洋生态不利。本论文围绕生态友好防污这一主题,以“源于自然,用于自然”为指导思想,设计并制备了生物基可
金属卤化钙钛矿是新型的具有优异光电性质的材料。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经过近5年的发展,在效率上已经取得飞速突破,成为发展最快的发光技术,其中近红外、红光、绿光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已经超过20%。但是,蓝光钙钛矿LED的效率提升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光色的器件。另外,如何将红绿蓝钙钛矿集成为白光钙钛矿LED依然是领域内的极大挑战。因此,本论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