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N纳米线波导的悬空耦合器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光子模斑耦合器是硅基集成芯片中的极小尺寸器件与外部传输信号的光纤相连接的重要器件,在集成光路的应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能够将来自单模光纤的光信号在光纤的输出端以较大的耦合效率、低偏振损耗耦合到尺寸极小的片上光波导器件中,同时也可以用于将波导芯片中的光信号耦合输出。该种器件与单模光纤对接的一端具有与光纤相匹配的模斑尺寸;其另一端的模斑尺寸与纳米线硅基光波导相匹配,因此该结构的使用能够减小标准单模光纤与纳米线硅基光波导之间的光耦合损耗。本文对基于SiN纳米线波导的耦合器进行了设计与研究,该耦合器的工作波段在800 nm左右,它的核心结构是由SiO2横梁支撑着,底部掏空。通过不断地仿真设计优化,调整结构的参数,得到较高的耦合效率以及低的偏振损耗等。在本文中耦合器的结构设计了有锥形覆盖在上方以及无锥形覆盖的两种情况,并将两种结构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的性能相差不大,但是在上方沉积一层锥形波导要多用一层掩模版,所以只制作上方无锥形覆盖的耦合器结构。计算得到的无锥形结构堆叠时TE模的耦合效率为87%(耦合损耗为-0.6 dB/facet),TM为81%(耦合损耗为-0.9 dB/facet),偏振不太敏感,1-dB带宽分别是34 nm和32 nm,1-dB对准容差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都在±0.8μm。有锥形结构堆叠时TE和TM模的耦合效率都为85%(耦合损耗为-0.7 dB/facet),1-dB带宽为37 nm,偏振损耗很低,TE模和TM模的1-dB对准容差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都在±1μm左右。实验测试得到的数据是在TE模式下,当波长为810 nm时,SiN波导的传输损耗为-0.07 dB/mm,锥形光纤与nano-taper的耦合损耗为-3.06 dB/facet;在TM模式下,SiN波导的传输损耗为-0.06 dB/mm,锥形光纤与nano-taper的耦合损耗为-3.67 dB/facet。平头光纤与SiN悬臂型模斑耦合器的耦合损耗在模式为TE模时,耦合损耗为-2.5 dB/facet(耦合效率约为56%),TM模耦合损耗约为-8 dB/facet(耦合效率约为15%)平头光纤与SiN悬臂型模斑耦合器的1 dB耦合对准容差在X轴和Y轴上都大于1.25μm。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车道线分割以及道路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传统的车道线分割以及车道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场景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对于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新型传感器、模块化设计、先进的控制与优化技术、故障诊断、特种工艺与精密技术等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制造出具有分析、推理、判断、学习和决策等功能的智能装备,从而提升制造的效率与产品的精度。高档数控机床作为生产制造的基础,其智能化的研究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电主轴作为高档数控机床的核心结构,其关键部件进行智能化设计,对
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已然成为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膨胀、海气作用增强、冰川融化等现象加剧了海平面的上升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然而由于风速的不稳定性,使得风能的捕获变得困难。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是根据转子侧的励磁过程,对定子输出电压的频率、幅值和相位进
玉米不仅是主要的粮食来源,而且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材料,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玉米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百粒重是玉米产量构成的三
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很多进化算法去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以便获得均匀分布的最优帕累托前沿;同时也有很多的学者在关注最终解集选择的问题,但是对于影响最优帕累托前沿分布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智能监控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智能监控是指可以对特定场景中的人、事、物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场景中可能发生的特异性事件进行分析、预测,尤
中国油气资源十分有限,且开采难度较大,无法满足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供应,而且中国石油工业在经济了几十年的发展后依然处于发展低迷期。因此,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随着3D显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全息三维显示技术也越来越被受关注。由于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它可以提供三维物体真实的深度和色彩信息。目前,影响全息三维显示技术发展的一个原因是计算全息图计算量庞大,很难达到实时显示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如何获得大视场角和高分辨率的再现像。针对问题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高性能硬件提高全息图的计算速度。本文内容概述如下:首先,对全
目前某单位信息网的建设存在着信息安全防护、涉密信息保密管理等相对比较薄弱,预防手段比较单一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加强某单位的网络安全防御和优化信息安全监控,本